从“依傍”走向主体自觉 ——中国哲学史研究何以回归其自身 颜炳罡 一、回到谢无量:由“哲学在中国”到“中国的哲学” 金岳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哲...
《孔教运动研究》序 颜炳罡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臧克家) 孔子,2500多年的历史人物,早已死了,但却依然活着,依然活得那样真实、那样亲切...
内容提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制度化儒家处于消解过程,康有为面对不可逆转的走向世界进程,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认同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试图运用西方的宗教资源,使儒...
内容提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制度化儒家处于消解过程,康有为面对不可逆转的走向世界进程,深刻体会到民族认同的重要意义,试图借助于西方的宗教仪式等资源,使儒家脱离权力...
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观及其对孔子精神的重读 颜炳罡 20世纪20年代初,梁漱溟在中国学术史上首次对中、西、印三方文化及其哲学进行系统比较,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
1912年之前的中国社会中,儒家显然不单纯是一种观念化的思想流派,它更多地是一种制度化的存在。本文正是试图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现实的生存状况。我主要是...
(编者按:以下是发生于儒学联合论坛上的一组有关“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的争论。争论正在进行中,我们将陆续登载。) 米湾(王瑞昌): 国学不能无价值诉求 再与孔门兄商...
评徐复观的学术态度与学术方法 颜炳罡 徐复观(1904—1982)是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出身行伍,年近五十始转向学术,执着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近二十年。自其1956年出版第一部学...
孔门闲人(彭永捷): 人大举办国学院,有自己的“谱”,这是很清楚的。同样清楚的是,这个“谱”不是儒学的“谱”,要用儒学的“谱”来衡量国学院,那自然是“没谱”了。但国...
这两天因为写一篇关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的评论,所以又找来一批关于梁漱溟的书来看,包括最近出版的《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个世界会好吗?是梁漱溟的父亲梁济的话,他...
儒家思想与当代环境意识 颜炳罡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同自然的斗争在一片凯歌声中进行着,当人类仍陶醉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胜利之时,自然对人类的暴虐早已...
丘处机思想中的儒家倾向 颜炳罡 一、由道家到道教:仁义道德由非法向合法的回归 先秦道家为了强化自身的学术特征,彰显与儒、墨思想的不同,菲薄仁义,蔑视忠孝,认为仁义道德...
内容提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制度化儒家处于消解过程,康有为面对不可逆转的走向世界进程,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认同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试图运用西方的宗教资源,使儒...
编者按:干春松,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孔子研究院泰山学者,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本文系作者2016年9月27日在“孔子的世界”国际学术高峰论坛暨曲阜礼乐文明研...
儒学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 颜炳罡 一、学会相处比练习对话更重要 自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教授(又译杭廷顿)在《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发表《文明的冲...
试论当代新儒家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及其建构方式 颜炳罡 新儒家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通过汲取西方文化乃至印度文化,促使儒学转变为现代形态的文化思潮。这一文化思潮经过近...
诠释·批判·重建 一一兼论中西哲学发展方式之差异 颜炳罡 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思,它发展的最终动源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然而哲学一经诞生,后人总是根据自己...
干春松 北京大学儒行社组织讲座。资料图片 2016年9月,南京夫子庙祭孔大典举行。今年的祭孔大典,以“仁”为主题,在往年祭孔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创意和亮点。光明图片...
文化侵略与文化守卫 ——论19世纪后半期儒家反洋教的意义及其教训 颜炳罡 自康熙晚年始,清政府就开始实行严厉的禁教政策,严防基督教传入。历雍正、乾隆、嘉庆,禁教措施愈来...
人文教之证成及其意义 ——兼论牟宗三的儒教说 颜炳罡 儒学是不是宗教?至今学术界依然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在传统意义上,“孔老二教”,“儒释道三教”、“三教九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