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和人权 胡苏甦 论文摘要 :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统治者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与实践,导致了儒家传统由先进文化走向反面。程朱理学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过去被忽视了,二...
儒家形而上学的颠覆 ——评蒙培元的“情感儒学” 崔发展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430072) [内容摘要] 儒家哲学作为一种传统形而上学,其“性本情末”论,有着主体性、实体性的预...
大一统的思想基础 ——从古人对诸子与六经的评论看儒家必为大一统之思想共源 邓曦泽 【作者按: 本文的精简稿以《论儒家必为大一统的思想基础》(10千字)为题,发表于《学海》...
伟大的非政府组织(NGOs)——儒家 周剑铭 题解:本文中的“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概念主要是在内涵的论域中使用的,因此,不能将本文直接简化为“儒家”就是一...
复兴儒学的两大传统 ——“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重建 蒋 庆 (2008·曲阜孔子文化节·孔子学术会堂·讲演) 一、何谓“政治儒学”传统 (一)“政治儒学”的创立形成 “政治...
儒家参与各个文明平等对话的契机已经到来 杜维明 (哈佛大学教授,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 张丰乾 (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各国学者已经注意到,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原来...
文化凝聚力与“华夷变态”论略 ——“文化家园感”之重塑 鞠 曦 摘要 :“华夷变态”是中国文化丧失了凝聚力产生的问题形式,以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的方法对华夷关系进行的研...
“科玄论战”85周年祭* 程志华* (河北大学 哲学系 河北 保定 071002) 摘要: 发生在85年前的“科玄论战”是当时学术思想界的一件大事。之所以称之为一件大事,不仅在于其在学术界...
论文化复兴对制度的依赖问题 邓曦泽 【 作者按 :此文正式发表于《文化中国》(加拿大,中文季刊)2008年第3期。正式发表的标题被编辑改为《文化复兴与制度支援——关于文化与制...
“近代化的中国哲学” ——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念谈起 陈 来 “近代化”或“现代化”不一定是每一个近代知识分子的终极关怀,但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的“近代化”或“现代化”则是20世...
论儒学与现代性问题 ――鞠曦先生长白山书院己丑会讲学记 王绪琴 早就接到了长白山书院己丑会讲通知,但是,单位尚有工作任务还未完成。待完成任务后赶到书院时,会讲已进行了...
《易》学与国学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价值 (2009年11月9日吉林大学讲座) 鞠 曦 主持人: (吉林大学博士 魏来):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吉林大学研究生会,对于长白山书院山长鞠曦先...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刘志琴 一、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起点 明清交替,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改朝换代,与历代鼎革不同的是,发生在16、17世纪之交的中国大变动,余响不绝,...
少读鲁迅 多读《论语》 周炽成 在新的世纪,我们要扭转上个世纪后半期的一种奇特现象:多读鲁迅,少读《论语》,甚至读鲁迅而不读《论语》。 反思前一个世纪中国的文化教育,可...
. 让历史回归本位 ——读邓曦泽《文化复兴论》 喻包庆 ——载《博览群书》2010年第2期 近代中国蒙侮不断,而国人对外侮的感觉和认识不断变化。鸦战之后一段时期,虽然国人认为科...
中国哲学的魅力 ——读三联书店版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 [1] 单 纯 一、小引:书名的寓意 二十世纪的中国哲学与冯友兰的名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完成了三套完整的中国哲...
张岱年先生的两个重要理论贡献 李存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对一个哲学家思想的真正考验。 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当我们缅怀张先生在哲学理论、中国哲...
生 命 的 学 问 [1] ——牟宗三论儒学之特征 程志华[2] (河北大学 哲学系,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 牟宗三将中西哲学作为人类哲学的两大骨干:西方哲学是“知识的学问”,它以“自...
中华智慧之光启迪治国与立人 刘宝森、闫祥岭、俞菀等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预言: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
黄玉顺:儒学为了生活而存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郑秋轶/山东济南报道 【 黄玉顺:1957年生,成都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