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韦伯与媒体发生的多起遭遇战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与韦伯有关的名誉案。韦伯的一位年轻学者朋友的首部重要著作,遭到一位同行X教授损伤声誉的评论,还被暗示说“剽窃”。韦...
韦伯在《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一文中最后用了歌德的《浮士德》中的诗句作为结束:“新的冲动已经苏醒,我急忙向前,吸吮它永恒的光辉,我的前面是白昼,...
二、语言研究促使逻辑工具的创新 显然,形式语义学诸理论是多年来逻辑影响自然语言研究的产物,逻辑对自然语言研究的作用毋庸置疑,这是事情的一方面。约翰·范本特姆写道:弗...
一、对象与原子 在以晦涩著称的《逻辑哲学论》中,“对象”是一个重要概念。维特根斯坦赋予这个词独特的涵义,既不同于日常理解,又不同于哲学家的一般习惯。在这种局面下,作...
任何一种思想学说一旦被“定于一尊”并绝对化之后,就必然会走向它的反面,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所谓“异化”。 来自西方的各种“主义”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余英时先生提出过一个...
三、可能世界与必然性 “可能性”与“必然性”处于矛盾之中,表现在《逻辑哲学论》的体系,即可能世界与必然性相冲突。“只有一种逻辑的必然性”[1]84,6.37;“而在逻辑之外,一...
摘 要: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他将平衡视为矛盾论的基本范畴,动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常态,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平衡的根本因素,渐进的改革和激烈...
克里普克在《维特根斯坦论规则与私人语言》(下简称《规则》)之中对于“私人语言”的诠释也许是迄今为止在这个主题上最为深刻的论析之一。其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拓展了这个问题...
这实际上就等于在说,儒学是一种静止的学说,孔孟荀之后无儒学,颇有点像尼采对基督教的评价(尼采是这样说的,“世上只有过一个真正基督徒,已经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然而,...
二、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运用 布哈林运用其平衡论思想来指导苏联的经济建设实践,在苏联的国民经济计划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结构改造等方...
(二)间接语言 前面已经指出,克里普克论证的终点恰好是梅洛-庞蒂探索的起点:语言自身的变异和创造。梅洛-庞蒂进一步把这种创造描述为:“语言同等地借助于字里行间和字词本...
克里普克 一、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 1、克里普克的必然真 现代本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克里普克,他认为不仅存在有必然真,而且更重要的是认为存在有关于对象的必然真。 克里普...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
二、协定论的修正 1、对“分析的”和“必然真”之间的关系的修正 我们已经看到被实证主义者发展了的协定论的立场是站不住脚的。关于指称的新的工作也证明了任何类型陈述都能用...
讨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韦伯(MaxWeber)是个绕不过的名字。“价值无涉”已经被我们念得耳熟能详,但是韦伯意义上的“价值无涉”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在学术界却依然晦暗不明...
《孝经》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二、经验事实、文化价值与学术伦理 在韦伯看来,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现实的科学,是要理解我们被置入其中的、包围着我们的现实特性,即它的文化意义:它为什么在历史上是这个样子...
在儒家看来,每个人从出生到老死都生活在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里朋友、上下君臣等人际交往之中,施与、感受着亲慈子孝、兄友弟恭、近邻知己、君惠臣忠的和乐融融的情意。人的...
三、“理想类型”与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这里,韦伯是以对“国民经济学”的“自然主义一元论”为批评对象,展开其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具体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