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
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 -刘梦溪 相关阅读 《马一浮集》(共三册),虞万里、丁敬函、马镜泉等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马一浮卷》...
三、力图把儒、道两家思想融通为一,而且获得相当成功的,是魏晋时代的玄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现实性和实践性性格的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所讨论的理论问题,主要是那...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以下只注章名)。3月16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了王继如先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文章;现在笔者就“...
四、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当其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把它看成与当时人们所熟悉的黄老之学、神仙方术相类似的学说。如袁宏在《后汉纪》中介绍说:佛...
其次,把“圣人不仁”释译为“圣人没有仁爱之心”,也是不当的。老子笔下的圣人是“道”的化身,是最理想的君王,因而也是最讲仁爱的,这在《老子》中多有论述。如:“是以圣人常善救...
五、佛教文化在中国的生根和发展,对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们在形式和理论上自我调整和发展更新。 由于汉末道教的创立和发展,此后道家的问题变得...
学术界很早就有人提出中华文明“多元起源而向一体汇聚”的观点,简称“多元一体”。这种观点已获得很多考古学和文献学的支持,并得到比较普遍的学术认同,但笔者以为这一观点...
作者:辛一山 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和思想史都讲到“道德”。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的听到“讲道德”这样的词句,因此道德离我们很近,它很实际。然而,纵观哲学家们对“道...
1.哲学与文化 如果说历史、文化、与社会是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境域关系,那么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存在性问题就是哲学的视域,从后者去看前者是自然的,前者具有一种客观的前存在或...
二.中西道德观念的差别 中国与西方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都相当重视道德的作用,不断的有哲学家和思想家对道德原理和功效进行解释。但是中西方由于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面有很大的...
范曾 自然对人类恩宠有加,它不仅提供了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条件,譬如空气、水、土地;提供了日月随旋、风雨博施的适时变幻,天地万有“合目的性”的生息繁衍得以从玄古、太古...
2.人类的文化存在 通常的历史哲学只是一种历史学的元学,即通过对历史学的再认识去对待历史,那么有没有一种历史的元学?即以历史自身的存在性而表现的历史?这要求一种由不同...
3.历史哲学与文化形态 在近、现代历史研究中,历史哲学大体上仍然只是自然哲学在历史中的应用,这虽然与西方传统学术思想一致,但与历史的本质并不相容,因此在历史学和历史哲...
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张岱年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张岱年先生诞辰100周年。早在上世纪30年代,张岱年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综合创造论”(后又称“综...
在现代哲学史上,建构一个广大和谐的哲学体系是一代“诗哲”方东美孜孜以求的目标。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源自于《尚书》的“皇极”或“大中”这一人类永恒向往的意象和《...
4.景观与观相 斯宾格勒将文化形态理解为一种具有类似生命特征的历史或社会现象,实质上是企图以生命来解释文化的存在而不是以生命来解释历史,因此一方面他否定历史的单线发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
5.文化与文明 斯宾格勒所理解的文化形态是对生命的比拟,这样他也就把个体生命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文化的周期,因此斯宾格勒“把文明理解为一种文化的有机逻辑的结果、完成和终...
6.文化形态与历史共时性 文化概念首先是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中表现自己的特殊意义的,历史哲学的发展酝酿了文化概念的哲学纯粹性,历史哲学中所包含的历史共时性的思想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