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 这是说,如果认为虚能生气,那么,虚为无限,“气”为有限,或说虚为无...
三、 道家“宇宙论”的第三个预设是:广义理解的生活是通过并且只有通过构成为我们经验的这些同样的现象才被接纳的。经验场域总是从某一种看法而被理解的。没有其来无自的观点...
7.中国文化的文化性 文化形态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科学中的实证综合和抽象分析,它是通过对各种表象、现象进行比较、整合成可描述的观念形态,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 离明是指人的视觉。气聚为物,人们凭视觉能够观察故说有形,气不聚,人们无实物可观察故说无形。无形只意味离明不得施...
四、 总之,植根于道家世界观并给道家思想提供了诠释脉络的这几个预设,为完善我们的经验设定了条件。或者以一种更具比喻性的方式来说,在《道德经》中,存在着一种策略,其目...
作者:李辉 张天翼先生有一则小小的寓言曰: “一条心地很好的蛇抓到一只麻雀,想要把她一口吞掉,于心又不忍。于是把她盘得紧紧的,谆谆善诱地劝她服从命运,还劝她拿出牺牲精...
“圣者,至诚得天之谓,神者,太虚妙应之目。” 这里“圣者,至诚得天之谓”,实际上是对《中庸》中“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一论断的发挥。诚乃真实无妄,至诚即是...
五、 1993年郭店的考古发现,为我们理解道家的宇宙论提供了进一步的重要资源。[8]在郭店的发现中,找到了甲、乙、丙三组不同载有部分《老子》的竹简,共71片。其中,有一篇题为《...
张载提出一个关于体的界说道:“未尝无之谓体”。体就是永存常在的。张载认为,永存常在的就是气之本性。他说“体之谓性”。这性是气所固有的。“气之性本虚而神,则神与性乃...
“魂交成梦,百感纷纭,对寤而言,一身之昼夜也。” 入睡后有梦,梦中百感纷纭,但成梦只是“魂交”的一种形式。张载讲寤寐,仍是在讲两体,说寤寐乃人身之昼夜,则似乎仍是在...
内容提要:“道”是道家思想乃至中国思想的根本问题,尽管它始终激起人们对它的沉思,但它自身却仍然保持谜一般的特性。这在于道在根本上是一个悖论。老子揭示了道的悖论的三...
魏晋时代的玄学家有时也谈“体”与“用”。王弼《老子注》中说:“虽盛德大业而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这所谓体是存在的意义。东晋韩伯作...
2.无道 老子不仅揭示了道自身的悖论,而且也揭示了无道的悖论。如果说前者是真理的悖论,那么后者则是谎言的悖论。真理的悖论是有无的生成,但是谎言的悖论只是作为这样一种现...
内容提要 现代解释学不过是对古典学为基础的西学传统作出哲学解释。从古典学到解释学的西学传统,对中国学术不乏启示和借鉴作用:如果说经学与古典学相媲美,那么中国古代的“...
[孔颖达像] “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与“体”的观念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观念有“本”、“质”、“本体”、“实体”等观念。“体”的观念的含义是很复杂...
3。道与无道 老子在揭示道自身的悖论和不道自身的悖论的同时,将道与不道之间的悖论尖锐地突出出来。在道看来,道是道,不道是不道,“虽智大迷”(28);但是在不道看来,不道...
一 “休闲”是一个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术语。“人倚木而休”,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等。“闲”同“娴”,表明思想的纯洁与宁静。在古希腊和古罗...
宋代哲学家都讲神,而讲得最详细的是张载。张载在他的神化学说中特别指出神是气所固有的,是自然世界的本性:“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气之性...
4.道的边界 道的根本意义在于有无的生成,但它在老子那里只是自然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 自然一般区分为作为本性的自然和作为天地的自然。毫无疑...
北宋理学家程颢有一首著名的《秋日偶成》诗:“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