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老子的“道”、“德”思想不仅与周人的“道”、“德”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特别在对“道”的认识上极大发展了周人的思想,从而使得以“道”为标志的中国政治学、哲...
三、 在老子之后,春秋时期,孔子根本上无视、篡改,和修正了西周以及老子的“道”、“德”思想。其结果,仅仅是从“伦理”的意义上来认识“道”、“德”,从而为“伦理道德”...
“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在“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中,哲学扮演着什么角色,发挥着何种作用? 笔者认为,哲...
四、 战国时期,庄子的“道”、“德”思想又有重大的变化,并且在空想之歧途上走得更远。 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
在西方,哲学所奠定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精神对于其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同样功绩彪炳。古希腊哲学所确立的纯粹理论态度与理性主义精神奠定了西方文明的根基。近代笛卡尔、康德等人...
五、 在庄子之后,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孔孟之道”成了正统思想,中国“道”、“德”思想继续沦落了下去,并且,走向了庸俗化。 其沦落和庸俗化的表现在于: 一是代之“道”...
尚书 从2002年12月24日在光明日报发表《重新认识古书辨疑》,到2005年7月19日在该报发表《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前后经历了三到四年,现在又过了四年。在此期间,有一些学者...
这里再谈谈民间流传、传授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改造”。谨以《尚书》为例,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汉初寻找治《尚书》者,“天下亡有”,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伏生,“老不能行...
一、道家智慧总说 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关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最高智慧,隽永深澈,韵味无穷。在先秦诸子蜂起、百家争呜的时代,曾涌现出儒家、墨家、道家、...
二、关于老子其人其书 《老子》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各种文字的《老子》译本的印量,在全世界的出版物中,仅次于《圣经》,居第二位。 关于老子其人,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司...
刘桂生先生在《近代学人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误解及成因》(1)一文中提出:近人认为“汉武帝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了儒学的一统,禁绝和摧毁了儒学以外的百家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汉代的董仲舒,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其谬毒流传,祸害不浅。董氏将中华先贤所确立的和谐共生的阴阳之道篡改为纲目关系,以“阳...
三、关于庄子其人其书 庄子,生卒年不详(约为公元前375年-前300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庄子与齐宣王、魏惠王同时,...
四、大道废,有仁义──老子论道德的起源和对文明的批判 通行本《老子》有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主张,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竹简本《老子》并不直接反对仁义,相应的说法是绝智弃...
董子文化研讨会近日在德州召开。与会学者就董仲舒的哲学、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生平、著作考证等方面展开讨论。 董仲舒是与孔子、朱熹并列的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大思想家之一...
五、自然无为,返朴归真──老子论道德标准和人格修养 老子并不否定道德,只是对于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非道德,有一套迥异于孔子、墨子的看法。老子认为,善恶是相对的:天下皆...
武汉大学萧萐父、中山大学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卷1982年12月出版,下卷1983年10月出版。这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1988年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
中国“道”、“德”思想的内蕴是什么?它起于何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中有何重大的意义呢?对此种种问题,笔者不揣冒昧,回答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一、...
《华学》第五辑 “文子”是谁的问题,自班固之后,尤其是柳宗元以来,聚讼不已,在学术界始终没有较为确切的结论。竹简《文子》的出土,并没有提供直接的证据。我们判明竹简《...
二、上博藏简的学术价值 对上博简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学者们均给予极高的评价。 陈燮君指出:“战国楚竹书的发现、保护、整理和研究,具有多学科、多领域的重大价值,全息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