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崇阳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白起之...
文/张道实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 众所周知,人类四大原创古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
文/陈景展 祖师列举了很多罪恶。当然只是一种列举,是大众最容易犯的。“贪嗔嫉妒”,贪婪心、嗔怒心、嫉妒心,“恶口、妄言、杀盗邪淫、恣情纵欲,逆辱父母,悖负君师,不敬...
文/王文照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时期,又名《淮南鸿烈》,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包罗宏富,哲理深邃,涉及文学、历史、哲学以及天文学、气候学、地理学等诸多方面...
文/解人颐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七天长假就过去了,刚刚开工的各位,还习惯吗?正月初九是道教中三界之尊玉皇上帝的圣诞,每年这一天各大宫观之中,都会信徒云集,纷纷燃香点...
文/王世成 做道士究竟要做什么? 好些时候会有一些老修告诉我们年轻一代小道友,趁着年轻精气神充足,好好学习丹道。去念经拜忏,做高功法事,只不过是给唱戏的戏子而已。等到...
文/九丢 摘要 道教与佛教自汉时起,就一直处于一种对立互补的状态中,而随着这种关系的不断推演进化,发展至宋时就已呈现出“三教融合”的包容并进的态势。本文即借由分析“度...
文/张丰乾 白玉蟾真人(1134-1229)作为道教巨擘,“诞生海表,位列真灵。有宋以来,谈道者罔不推为正宗”。他善于融会贯通而思想主旨鲜明,其《道法九要序》开宗明义:“三教异...
文/李英华 引言 当代世界,各种天灾人祸此起彼伏、动荡不安,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要想解决好本国问题,必须同时处理好全球问题。西方一位智者讲:“在一个拥挤的星球...
文/李德材 摘要 本文以鲍曼的共同体思想为参照点,论述《庄子》思想中之共同体意蕴。首先,我们先简要勾勒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的“共同体”思想之纲领;其次,我们以鲍曼所提出...
文/陈景展 问:功德是否就是布施一切,倘若我们没获,拿什么布施?有时觉得人离不开红尘众生,只一点小病不依靠别人,不知道都死多少回了,如何站在岸上? 布施是三乘法中的下...
文/陈景展 出离轮回皆由一念之差 “遂致报对升沉,轮回展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生生死死,在烦恼之中打转,就好像一大堆骷髅头一样,在一个苦海中偶然之间冒出一个骷髅头...
文/方崇阳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文/王世成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国,从古老部落民族开始,就已经有各自的信仰,对天地水日月星辰天地人神鬼一系列崇拜,以及民族部落的祭祀师。至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
文/解人颐 城隍庙,各地皆有,遍布祖国各地,大城市,小县城,都可以看到城隍庙的踪影,而许多地区的城隍庙都地处市中心,也往往都是热闹繁华的所在。那么你知道,城隍神是怎...
文/周晶纯 对于《老子》一书之研究,远自韩非的《解老》、《喻老》以来,数千年间为之做注撰疏者代不乏人,其所成之作品,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其间魏晋时期王弼以玄解《老》...
文/行苇 在武侠故事中,经常出现武林高手闭关修炼的情节,一般是某高手出于提升自己功力的需要,选择某处隐秘的山洞或僻静的房舍进行修炼,一般还会有人专门在外为其站岗放哨...
文/方崇阳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百岁老人林类...
文/清虚道人 全真教的兴起,开启了道教史上的全新一页。在佛教和儒家理学思潮的相互影响下,全真教的祖师们更侧重于性命双修的内容,因此在宗教生活上也开始倾向于从“为帝者...
文/方崇阳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蹇叔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