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觉 古代中国绝大多数的礼乐制度,在现代社会中都已经走向消亡。不过,在今天中国一些农村地区,还部分保留着传统的丧礼习俗。古人对伦理道德的理解,很多时候并不是通过...
文/陈娅妮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在这句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般人的通病。患,原指疾病、毛病,这里...
文/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是难免的,知错不难,重要的是能够切切实实地改过、补过。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
文/王永豪 玄宗天宝年间是唐朝历史上重要的时间拐点,因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一切都变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叛乱将大唐盛世华章从婉转旖旎的轻歌曼舞...
文/曹雅欣 黛玉葬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秀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
文/朱 “谨密不出”是《春秋》的微言大义之一(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春秋》并非简单的褒贬讥刺之书和记事之史,而是蕴含着诸多修己治人道理方法的“拨乱反正”之书,它教我们认...
文/陈娅妮 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荀子解蔽》) 《荀子》的这一句话,前后半句非常相似,只是相差了几个字,却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意思,连缀起来看可以感受到其中...
文/朱 作为世上唯一连绵不绝的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中国文化中历来强调谦让的美德。子贡曾经概括孔子身上所具有的五种美德,其中就有“让”。而古代历史上,不仅孔融让梨这类...
文/陈娅妮 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荀子儒效》) 《荀子》中有一些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有时候语言会有如老庄一般,正反相成,深沉蕴藉。《儒效》中的这一段,荀子...
《史记李斯列传》太史公曰: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秦国的崛起和统一(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李斯并没有显赫的家世,从一...
文/林觉 “君为臣纲”是儒家学说中一个广为人知的观念,但这个观念往往被误读为君主对臣子有绝对的权力,君主的意志臣属不得违抗,无论君主行为有何不当,臣子必须誓死效忠。...
文/林觉 “孝顺”已经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今日,我们对儒家所讲的“孝”容易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孝就是对父母之命百依百顺。但古人是否会认同这个理解呢? “孝顺”已...
文/弓难张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在南京城微服私访,他有一次路过国子监时看到一位监生进了一酒馆,朱元璋就跟进去和这位书生一起吃酒。席间朱元璋就问对方是哪里人,回答说是四川...
文/曹雅欣 《秋窗风雨夕》(节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勘风雨助凄凉。 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文/王永豪 《史记管晏列传》里记载管鲍之交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文/陈娅妮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荀子》的《修身》一篇,顾名思义,专门论及修身之道,阐释如何培养道德修养。荀认为,人在修身的过程中应该是...
文/王永豪 《宋史朱寿昌传》载:“宋朱寿昌,字康叔。七岁,父嫁其母,不知所在。及长,弃官,刺血写经求之,得于蜀中,计别五十年矣。” 千里寻母(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了能...
文/杜利平 《尚书君陈》里,成王告诫君陈说:“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民族英雄林则徐于自己书室题一副自勉联的上联是“海纳百川,...
文/秋焰 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荀子解蔽篇》 《解蔽篇》中的这句话,阐明了荀子 虚心向学、专心做事和静心沉淀的人生哲学。“虚”指的是虚心,“一”则指的是专注,“静”...
文/朱 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提出极具洞见的“六经皆史”之概念。在他看来, 六经不是凭空产生,都是圣王立足政治实践而创制的政典,是理与事、经与史、载道与经世的合一 ,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