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行年考(三) 梁涛 周敬王5年 鲁昭公27年 丙戍(公元前515年) 〇孔子三十七岁,由齐返鲁 孔子到齐国后,一度得到齐景公的信任,据说景公还想把尼谿这个地方封给孔子,但晏婴...
长篇叙事诗 千秋风流 ——孔子 谢晓衡 著 序 当历史跨入 二十一世纪门槛 我站在太平洋西岸 倾听,我倾听 倾听来自宇宙深处的报告 倾听发自人类心底的声音 倾听生命未来的呐喊 倾听...
戴震对孟子性善论的重构 杨海文 摘 要:戴震对气、欲、才三个关键词进行梳理之后,试图重构孟子的性善论。它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准备阶段,东原以孟子为集中意识,指出程朱论气...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张岱年对中国文化的体认 刘军平 “暮色苍茫,雄鹰展翅。” [1] 西学东渐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这只智慧之鹰翩然而至中土。20世纪的中国哲学怎...
“直”与“法”:情感与正义 ——与王庆节教授商榷“父子相隐”问题 黄玉顺 摘要 : 关于孔子所讲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存在着不同的诠释可能。王庆节教授的思想方...
《论语》·《论语》类文献·孔子史料 --从郭店简谈起 郭 沂 一、引 言 自宋人首开疑古之风以来,研究孔子思想的著作虽不可胜数,但所引据的材料多半没有超出《论语》一书。人们...
明清实学思潮的本体论特点 方光华 [1]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69) 内容提要 :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
孔子行年考(二) 梁涛 周景王20年 鲁昭公17年 郑定公5年 丙子(公元前525年) 〇孔子二十七岁,学于郯子 今年鲁国东南方小国郯国的郯子来朝见鲁昭公,在宴会上,鲁国大夫昭子问起...
“中和”之思:历史脉络与现实考量[1] 程志华 [2] (河北大学 哲学系,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 在继承前贤思想的基础上,孔子丰富了“中和”思想。之后,朱熹建构了一个以“中和...
论朱熹的理生气 沈顺福 《朱子语类》有过如下一段文献:气虽是理之所生,然既生出,则理管他不得。如这理寓于气了,日用间运用都由这个气,只是气强理弱。譬如大礼赦文,一时...
周濂溪境界哲學進路的儒學體系建構 [1] 杜保瑞 (華梵大學哲學系) 摘要: 本文對周濂溪哲學思想之探究,重點在指出濂溪為一境界哲學進路的儒學體系建構,論說聖人境界是他的理...
儒学的现状、教训与经验 政治哲学层面的观察与思考 黄玉顺 【 编者按 】本文是在当代儒学发展的现状、经验和方向研讨会的发言,会议由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和嵩阳书院联合主...
孔子行年考(一) 梁涛 周灵王20年 鲁襄公21年 己酉(公元前552年) 〇夏历八月二十七日(阳历9月22日),孔子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人。父叔...
论章太炎评孔子 朱浩 【摘要】自近代以来当西洋文化侵入中国以后,本土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随即形成了一种博弈的关系,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对于他的评价足以反映出近代国人对...
墨儒两家之“孝”、“三年之丧”与“爱”的区别与争论 郭齐勇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430072) (原载《哲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转自:儒学联合论坛...
建立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体的孔子纪年制度 皮介行 也许有人会说,记年是小事,只要约定俗成,世界通用,就是皆大欢喜不亦快哉了,何必再去劳神费力推动孔子纪年制度呢?然而,...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新儒学” 紫竹公 学界人士对长期以来几成定论的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提出的质疑,确实值得认真考证,重新厘定。但关于“汉武帝...
微孔子,我们将“无家可归” ——圣人孔子、圣地曲阜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论稿 瘦竹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 【编者案】本文为作者参加北京联合大学举行的“儒学与海峡两...
《周易》及其哲学 ——《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闲话” 黄玉顺 记得是在去年,责任编辑专程赴京,邀我设计、主编一套关于《周易》人生哲理的应用方面的丛书。这使我一时很踌...
前孔子时代之“仁”观 姜志勇 内容提要 :在前孔子之时代,“仁”字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周王室、鲁、晋、楚、吴、郑、齐等国精英阶层都非常重视“仁”,“讲仁”已经作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