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运(1830-1916)是清末名士,也是一个享有盛名的学者,他的著作宏富,遍及经、史、子、集,但是经学与政治,是他毕生的关怀,在认识王闿运时,我们不能忽略了一个经学家王闿运...
罗安宪 李栗谷(1536~1584),名珥,字叔献,号栗谷,韩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罗整菴(1465~1547),名钦顺,字允升,号整菴,中国明代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将李栗谷与罗...
经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的学术主流。在经历了汉唐经学的兴衰之后,由于复兴儒学、疑经思潮的推动,宋代的学者们创立了一种以义理解经的新经学,也就是宋学。宋学既是中国经学发展...
一、构建公羊学基本理论的体系 董仲舒是汉武帝时代《春秋》学大师,他的春秋学实际就是公羊学说。他所著《春秋繁露》十七卷,标志着公羊学的形成。而董仲舒本人也被评价为令学...
本文主要就湖湘学派的奠基者胡寅和胡宏二者的思想进行梳理和阐释。胡寅从道学家道统论立论而辟佛以崇正;胡宏以道为其哲学逻辑结构中的至高范畴,提出道性本体学;把时代理论...
张祥龙 摘要:不同的视野(Horizont)里,中国古代思想会呈现出极不同的样子;20世纪的中国人想必对这一点有深切体会。而这一现象在看待孔子时又特别的突出,因孔子本人的为人为学...
历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易传》之后的象数派儒家与义理派儒家,在天道与人道的关注重心上是不同的,象数派重天道,义理派重人道。如唐代李鼎祚在《周易集解序》中说: 自卜商入...
从宋仁宗嘉祐初(1056)到宋神宗元丰末(1085)的三十年间,是宋学的兴盛时期。在这个兴盛时期,先后形成了四个学派,即:以王安石为首的荆公学派,以司马光为首的温公学派,以...
哲学(本体论)和科学的关系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不成问题。西方哲学史中,哲学家普遍认为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科学,甚至是科学的科学。即便在近代自然科学逐渐独立的背...
在即哲学史以言哲学的思路中,唐君毅著成《中国哲学原论》六卷,提出船山以磅礴之思总结宋明哲学的结论,并以继承船山思想以论文化来阐释自己的学术渊源,把历史情怀与哲学智...
在所有关于孔子的记载中,最吸引人想像力的,莫过于其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其实,它既不体现孔子建功立业的才能,也没陈述儒家深远高明的义理,相反,只是陷于困境的夫子在...
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变革时期。王夫之在其名著《读通鉴论》中,称之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春秋时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
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其先江苏如皋人,后占籍清平卫(今凯里市炉山镇),遂世为贵州人。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4年)。他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
熊十力是现代中国著名哲学家,他的贡献主要在哲学本体论上,这就是以新唯识论为代表的内圣学。但作为参加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爱国志士,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得失,寻求中华民...
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而对儒学的理论贡献尤其卓著。其学远承孟子,近继象山,而自成一家,影响超越明代而及于后世,风靡一时而传播中外。本文仅对阳明学的理论结构、...
庞朴 虽然天人合一这个词语到北宋时代才最终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却早从商周时起,便逐渐成形,并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存的文化背景,出现于中华大地了。 所...
司马迁作《史记》以孟子、荀子并言,谓二人咸尊孔子之业,并无高低轩轾之论。《荀子》自《汉书艺文 志》著录于儒家,历代目录因之无异辞。宋代理学大兴,始有尊孟抑荀之举。宋...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通史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在把握和叙述历史大势方面的成就,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史记》有《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
一、永嘉之学的思想源头 永嘉事功学派形成于南宋前期,产生于两浙东路的温州,因为这些主张事功的众多学者都是温州人,温州古称永嘉郡,所以称为永嘉事功学派,简称永嘉学派或...
礼乐精神或者说礼乐之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特色。时至近代,礼乐之教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被新文化人士目为吃人的礼教。然而在新文化人士对礼教的一片讨伐声中,也有学者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