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注释体例看,《论语集注》与义疏体《论语》注的不同在于摆脱了经、注、疏三层结构,直接注释经文,避免了义疏体的繁琐。从朱熹一生注释《论语》的过程来看,先著《论语集解...
程颐作为义理派《易》学的代表,其学术思想直接源于王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论易学的义理派时说: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为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1](P3)这段...
现代新儒家和关于现代新儒家的研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向何处去,这大概是新世纪伊始萦绕在许多思想者头脑中的问题。20世纪,是儒学和儒学研究经历了最多变故的时期。从五四时期...
司马迁师承问题是司马迁生平研究一大关节,它涉及到对司马迁文化巨著《史记》思想体系的总体评价。宋人提出司马迁师承董仲舒,这一说法获得古今《史记》学界的一致认同。但是...
易道不是对事物变化的一种规律性的理性把握,规律是对事物的变化所做出的一般性的抽象,而《周易》处理的是世事变易的个体性情状,其间的易道不可能表现为一种完全理性化的规...
王阳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伦理学家和军事家,而且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兴办教育看成是转变风气和立政治民的根本,时人称赞阳明说:古之名世,或以文章...
徐春林 内容提要:本文从成为理论、体验理论、建制理论角度探讨儒家休闲哲学的基本内涵。认为,在成为理论方面,儒家休闲哲学以成圣成贤为目标,以角色履行为途径,以自主性为...
孔颖达面对文本《周易》,面对汉代象数易学、魏晋王韩易注等作品,他奉敕删定,考察其事,确定的主旨为以仲尼为宗,主张义理可诠,先以辅嗣为本;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沿存于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自近代,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及社会政治的变迁而退居边缘。但改革开放以后,儒学又重新复苏,不仅回到学...
据《汉书扬雄传》载,扬雄以为传莫大于《论语》,自此《论语》逐渐受重视。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的注释之作很多,魏晋重要的玄学家,皆有《论语》注释方面的著作,如何晏的...
文碧方 内容提要:该文通过对历史上儒家学者在为己之学上的论述进行考察与分析,并联系康德对道德之自律与自由的讨论,试图揭示和阐发儒学作为为己之学的内涵及其意义,以期深...
一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 宋代新儒学,又称道学或理学。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定周敦颐为道学之开山,但又论: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
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由于《隋书》无传,《唐书》未补,传世著述《中说》涉及之史迹,复乏佐证,加之传写夺误,遂启后人无限之疑。自宋迄清,学者多认其书为伪,甚而疑及其人...
一、天下一统的孤怀宏愿 董仲舒是著名的公羊学家,公羊学的基本价值追求,是阐发春秋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并由此推动天下统一的社会实践。董仲舒全面地继承并且创造性地发展了公...
钱明 内容提要:儒家的意范畴及宋明以后出现的主意学说,与道家所言之意干系甚微。对主意学说的形成、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是儒、佛两家对意之范畴的诠释与阐述。儒学的意范畴,既...
谱牒是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包括家谱、族谱、宗谱(又称通谱或世谱)等。近年来,不少地方加强了对王阳明谱牒的搜考工作,这对深入研究王阳明,无疑具有重要价值。罗钦顺曾把...
作为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继承人,孟子在对早期儒家经典(尤其是《诗经》和《尚书》)的诠释实践中,围绕着言(文本)、人(作者)、境(语境)诸关系进行思考,提出了以意逆志...
玄学、理学是通过注释儒道经典来建构思想体系的,玄学、理学的经典诠释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儒家经典中的伦理、政治学上升为形而上的本体论学说。他们之所以能够实现这...
现代新儒学作为中国当代的重要文化思潮,伴随着世纪的脚步已经走过80年的艰难历程,她和其他任何一种文化思潮一样,也有由初生到成长、由形成到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现代新儒...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不仅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过程,而且早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和由他创立的儒家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