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虽是先秦道家的著名代表,可是,《庄子》一书记载次数最多的人物不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而是儒家的开创者孔子;记载人数最多的也不是道家人物,而是儒家人物。庄子批评孔...
三、儒家人性之内容:仁义和感官欲望 人性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子贡云:“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本身就说明了孔子有丰富的人性学说...
内容摘要: 《大学》一书言简意赅,却被认为是儒家学派“初学入德之门”。究竟这种评价有无道理?本文旨在从文本出发寻求正确定位其理论功能的依据。本文的观点是“格物”“知...
二 孔子法律思想的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不可能脱离历史土壤而存有,它只能是历史的继续和发展。在孔子之前,或与孔子同时,中国的人本主义,至少曾经掀起过两次引人注...
超越是道家文化的精义和智慧的凝结;也是道家思想的本质和灵魂所在。过去人们对道家的超越思想多有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在对道家超越思想的研究中,存在着这种倾向...
摘要:“忠”和“恕”是两种直接相关但又互不相同的心理过程,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它们也代表着两类密切关联但又彼此区别的道德原则。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剖析,我们可以揭示...
三 像“仁”一样,“无讼”的理念在孔子的法律思想中,也是一个让人们不断奋斗的理想境界,它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但是又无不随时鞭策着、鼓励着人们的辉煌目标。它是在人本主...
二、对“物役”、“物累”的超越 现实生活中,对“功名”的追求、是人们普遍的追求,人们并把功名的实现,视为人生价值的实现。道家则在这种普遍的追求和价值观念中,发现了“...
其次,再从伦理层面看。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两种不同的道德原则,“忠”和“恕”分别是从其相对应的心理意义上引申出来的。其中,“忠”主要是指“公正无私”的...
[论文关键词]孔子;语言哲学;“名实之辩”;“言意之辩” [论文摘要]先秦儒家语言哲学肇始于孔子,他开创性地围绕“名实”、“言意”关系两大语言哲学重要问题,以正名理论为...
[论文关键词]孔子;死亡;终极关怀;仁德;人生 [论文摘 要]孔子是从终极关怀的角度阐发他的死亡意识的,人的道德及其提高是他的终极关怀的基本内涵。所以孔子的死亡意识始终以...
孔子画像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自从汉代董...
当然,孔子也并没有忽视作为个人的、处于从属地位的“言语”的作用,在他看来,从个人的言语现象中也可抽象出社会语言的一般规律,因而,孔子在从事其个人的言语活动的过程中...
[论文关键词]孔子;死亡;终极关怀;仁德;人生 [论文摘 要]孔子是从终极关怀的角度阐发他的死亡意识的,人的道德及其提高是他的终极关怀的基本内涵。所以孔子的死亡意识始终以...
[论文关键词]:道家; 老子; 无为; 庄子; 逍遥 [论文摘要]:道家思想经常被误解为消极避世,而事实恰恰相反。文章试图从由老子“无为”思想望文生义的错解,庄子文本汪洋恣肆的文风...
机智果敢地处理外交事务 自鲁宣公之后,鲁国的国政,就操控在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手中。因为三人都是鲁桓公的孙子,故称为“三桓”。孔子对三家的这种僭越行为,...
自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五行》发表以来, 庞朴等 先生先后对之作了重要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令人兴奋的是,在郭店楚墓竹简中,又出土了竹简本《五行》。两种《五行》有所...
【论文关键词】超脱;豁达;绝对自由;情感 【论文摘要】庄子的超脱人生是其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是对精神本然状态的自我认识,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无任何约...
然而庄子看到“昏上乱相”的现实,也看到了自己入世的不可能,而才最终走向了“逍遥游”的出世。陈鼓应认为庄子处于人世间表现为一种与先是保持一定距离的艺术性的游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