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保护,现在不知已有多少有识之士写过文章、发过呼吁,然而,现实与口号的差距却仍然不减。其症结究竟在哪里?笔者以为,有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诸方面的原因,但...
阴阳家的名称由来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
老子对女人的尊崇思想,来源于老子对道的俯仰察识,体认道犹如母生子般地生养着万事万物,为天地之根。 老子的崇尚自然、无为而为为现代人保护环境、进行精神治疗提供了思想资...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尧治理天下的人民,使海内政治清平;他从汾水沿岸一直往北,到遥远的姑射山中,拜见了四位得道的...
尽管在《论语》里孔子并未以“儒”作为儒家学派之名,但“儒”在先秦学术中的意义仍有迹可循。战国儒学在运用“儒”字上所表达的自我理解,以及战国时代的其它学派对“儒”的...
肩吾谓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肩吾对连叔说:“我听了接舆的一番言语,高谈阔论,滔滔不绝。...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
二、儒行 《礼记》儒行篇列举了16种“儒行”,其论述的特点是,论述每一种儒行,都以“儒有……”引导陈述,而以“其××有如此者”作结,以点出这一种儒行的特质。这是以“儒”...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尧把天下让...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者亦若此矣。 所以,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的,行为能符合一乡人心的,品德能投合一国之君的,能力能够取信于民的,他们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伶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列御寇能够驾着风行走,样子轻妙极了,走了十五天而后回来。他对于求福之...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如果能因循自然的本性,顺应六气的变化,以邀游于无边无际的境域,他还有什么依赖的呢? 这段话讲了第四层人才,...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连叔听后说:“是呀!瞎子,无法让他欣赏色彩和图案的美...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因此说,得道的的“至人”能够达到无我的境界,精神超脱的“神人”从不汲汲于功名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