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 [宗教哲学] 《老子》结构研究史平议(二) 2018-01-06

    二、帛书本出土之后到简本发现之前 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的出土,极大地震动了中外学界。两种《老子》写本一为秦汉之际、一为汉初抄本,都比今本要早一千多年,...

  • [宗教哲学] 子夏易学考论(二) 2018-01-06

    二、《子夏易传》佚文考 《子夏易传》唐时尚存,但已有残缺,至南宋时亡佚。幸赖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孔颖达《周易正义》,以及宋朱震《汉上易传》、项...

  • [宗教哲学] 义理学派论“象数”(4) 2018-01-06

    以上只是对朱先生《易学哲学史》中论及的义理学派“象数”观做一粗浅的介绍,难免挂一漏万。至于象数学派的“象数”观,笔者在朱伯崑先生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象数...

  • [宗教哲学] 《老子》结构研究史平议(三) 2018-01-06

    三、简本发现以来的《老子》结构研究 1993年发现、1998年公布的郭店楚简《老子》,可以称为上个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有西方学者将其与死海古卷的发现相媲美,不为过誉。简本《...

  • [宗教哲学] 子夏易学考论(三) 2018-01-06

    三、子夏易学与《归藏》的关系 子夏所了解的《易》之“古义”,包括《归藏》,这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 《孔子家语·执辔》、《大戴礼记·易本命》、《淮南子·墬形训》等载有...

  • [宗教哲学]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想简析(一) 2018-01-06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想简析 刘 彬 摘 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当代大陆新儒家”的文化现象。以蒋庆、陈明、康晓光、盛洪等人为代表的“当代大陆新儒...

  • [宗教哲学] 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在冲突与出路(一) 2018-01-06

    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在冲突与出路 俞吾金 (复旦大学哲学系 上海 200433) 摘要: 当代中国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本位文化、苏联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的自由主义文化构成的。这一特殊的文...

  • [宗教哲学] 《老子》结构研究史平议(四) 2018-01-06

    四、存在的问题及推进之法 以上对《老子》结构研究及其阶段性的推进作了简要介绍。不难看出,以往的研究随着新材料的陆续发现,也不断取得进步。在《老子》结构或《老子》成书...

  • [宗教哲学]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想简析(二) 2018-01-06

    本着“以中国解释中国”的文化本位主义态度和对政治儒学的阐扬及理解,为解决中国现实的政治问题,蒋庆提出了“王道政治”的思想,这也是蒋庆的政治儒学思想中最有特色的内容...

  • [宗教哲学] 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在冲突与出路(二) 2018-01-06

    (四)发展科学技术与遏制科学主义蔓延的冲突 在考察这对矛盾之前,我们必须先澄清一些基本概念。一是科学技术。显然,这里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目的是发现经验...

  • [宗教哲学] 两周祭祀观念之嬗变(一) 2018-01-06

    从“德以事神”至“尽心成德”:两周祭祀观念之嬗变 ——以“德”为中心的考察 曹建敦 (清华大学 历史系 北京 100084) 摘要: 两周时期,周人的祭祀观念完成两次超越。西周时期...

  • [宗教哲学]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想简析(三) 2018-01-06

    (三)康晓光 相对于其他当代大陆新儒家人物,康晓光更是一个密切关注现实政治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强调社会运动的行动派。对于学术和现实的关系,他强调学术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

  • [宗教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与孔子的“德”之比较(一) 2018-01-06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与孔子的“德”之比较 何元国 摘 要: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学者将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的伦理概念arete译为“德性”、“德”、“德行”、“美德”、...

  • [宗教哲学] 两周祭祀观念之嬗变(二) 2018-01-06

    从“德以事神”至“尽心成德”:两周祭祀观念之嬗变 ——以“德”为中心的考察 曹建敦 三、从“嘉乐鬼神”至“古乐龙心” 两周祭祀观念的内转倾向,也体现于祭祀用乐观念之内转...

  • [宗教哲学] 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比较(一) 2018-01-06

    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比较 何元国 摘 要: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认识到人类有同群的需要和过美好生活的愿望,分别提出了“仁”和“友爱”的概念。“友爱”中所包...

  • [宗教哲学] 早期儒家与“民之父母” 2018-01-06

    早期儒家与“民之父母” 张丰乾 如何“为民父母”,在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议题。就儒家而言,“为民父母”的确是典型的“人治”思想。余英时有言:“我们分析中国传...

  • [宗教哲学] 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比较(二) 2018-01-06

    二 读者也许还记得本文开头所引的亚里士多德的两句话,亚氏把父子之情称为“友爱”,这是怎么回事呢?它与孔子的“仁”有什么关系呢? 为避免断章取义,请允许我引用他的一长...

  • [宗教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与孔子的“德”之比较(二) 2018-01-06

    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 德性是亚氏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要明白它的意思,必须对它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亚氏伦理学是以目的论(teleology)开头的。人的每一种行为都是要达到...

  • [宗教哲学] 《红楼梦》哲学论纲(一) 2018-01-06

    摘 要: 《红楼梦》不但具有最精彩的审美形式,而且具有最深广的精神内涵。《红楼梦》哲学是悟性哲学,是艺术家哲学。它的哲学视角是没有时空边界的宇宙极端的大观视角。《红...

  • [宗教哲学] 从“两仪”释“太极”(二) 2018-01-06

    三 《系辞》的“太极”当作何解,众说莫衷一是,我认为,判断众说孰为正确的关键是:从“两仪”释“太极”。 《系辞》的“两仪”是指天地,这从(系辞》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首页
  • 上一页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下一页
  • 末页
  • 4108199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