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金泽:《宗教禁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第32页。 [2]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66页。 [3]林沄: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那么丑的观念就会跟着产生;都知道什么是善,那么不善的观念也会跟着产生。美是因丑而得以彰显,...
“这与你有何相干呢?” 苏格拉底有他的神吗?没有神他便不能立法、不能牧羊吗?政治神学是政治哲学的姿态吗? “到了肉眼朦胧的时候,心眼才尖锐起来”,现在是回答这个问题...
摘要: 卦气说是汉代易学家在融旧铸新的哲学诠释学进路下所显发的基本学说。此说始彰于孟喜,大显于焦赣、京房,深化于《易纬》,发皇于马融、荀爽、郑玄诸人,达其极致于虞翻...
内容提要:“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与诗学在内所具有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有着十分重大的支配作用。本文作者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哲...
古时的“国学”大约是“国家学校”的意思,西周时指设于王城或诸侯国都的学校,后世“国学”成为京师官学尤其是太学和国子学的通称;现在的“国学”大约有“中国的学问”的意...
二 孟喜之后,焦赣(生卒年不详)承续并发展了他的卦气说体系。学术有体有用。焦氏从用的角度切入,深化发展了孟氏之体系。传世的《焦氏易林》一书,基本上可视为焦赣本人所...
三、邵雍与朱熹 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这是自古以来的说法。《易传·系辞下》对此也说得很明确:“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但是,邵雍和朱熹对...
二 “天人合一”首先是一种境界,是中国哲学和诗学共同追求的境界。所谓“境界”是指人的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与自然外物、人与他人不再有隔,而呈现出物...
三 焦赣之后,京房(前77-前37)后来居上,蔚成西汉象数易学之大国。京氏全面丰富深化了卦气说之内涵。这种丰富深化,约而言之,乃有如下数端: 首先,在焦氏的基础上,京氏...
三 “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哲学和诗学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且也是其独特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关于这种体系建构模式的独特性问题,我们还得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说起。当然,中西...
在中国现代史上,出现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战国策派」以其理论上强烈的德国色彩和立论的锋芒大胆而给人一种非主流文化派别的印象,在当时和以后都倍受瞩目和争议。在此,笔者...
四 孟京之后,伴随着谶纬神学的勃兴,《易纬》诸篇相继问世。问世的《易纬》,将卦气说推进到一个新的理境。 首先,在汉代宇宙发生论哲学主潮的氛围下,《易纬》将卦气之源作...
四 “天人合一”这一特性在中国哲学与诗学体系中的范畴系统和话语系统里获得了具体而现实的落实。所谓范畴就是指一种学说、一个学派或一个文化体系在把握世界和人类自身时所呈...
同样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省,相比之下,几十年后的「战国策派」要客观冷静理性,也深入得多,可以说,他们是拿出做学问的工夫来分析研究传统中国文化,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五 东汉之后,卦气说被广泛运用于对原典《周易》经传的诠释。透过这类诠释,此说在马融、荀爽、郑玄、虞翻诸人那里大发其皇,并达于极致。篇幅所限,这里仅及荀爽、虞翻此方...
【摘 要】孔子的仁与道表达出的是两个范畴,在我们今天看来,其隐藏在历史文本内的潜台词应当是两种概念,两种定义。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回答的是“忠恕”而非更精...
注释: (1)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89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1月第三版。 (2)参见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181-18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1版。 (3)参见...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对中国教育的科学总结,也是指导今后教育实践的保证。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全面贯彻,要在实践中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客观性,做...
如何把握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及其内部诸方面的有机统一,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可能一下完成这个任务,但必须努力去研究他、实践他,以期取得一定成效,有助于素质教育协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