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考据学流行,许多学者对孟子此章进行解释,如毛奇龄释“故”为“智”,认为“是以孟子言,天下言性不过智计耳。顺智亦何害,但当以通利不穿凿为主。夫所恶于智者,为穿凿...
登鹳雀楼 立秋已过,听蝉声,想起了初唐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的诗句。蝉声是“音频信号”,“蝉鸣”应属“信息辐射”。晚一些的唐代诗人王之涣...
对于“故”字,成玄英疏云:“我初始生于陵陆,遂与陵陆为故旧也。”不可取。其实这里的“故”就是指在具体环境下形成的能力、积习等,曹础基释为“习惯”是正确的。[6]这种“...
不过孟子虽然肯定性善,但又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只是仁、义、礼、智之端,故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
内容提要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
二、楚简与《孟子》的思想联系与区别 上节其实已经说了二者的主要联系与区别,本节再说三点。首先,情气为善。如上文所说,楚简主张情气有为善的趋势,如前引《五行》由颜色容...
按郭沫若对《管子》四篇的研究,心术即心之行,术与行同指道路。[1]《性自命出》讲心术、心之行,《五行》讲德之行,二者的共性是显然的。按,从字源上看,德字从直从心,楚简...
二、仁之思,智之思,圣之思 以下反复讨论不仁,思不能清,不智,思不能长,不圣,思不能轻。该篇引证《诗·召南·草虫》和《诗·小雅·出车》,指出,不仁不智的人,未见君子时...
三、余论:情与道德形上学 郭店简诸篇所透露出来的继《诗》、《书》、孔子之后的性与天道的学说,是孟子心性论的先导和基础。天为人性之本,是道德行为之所以可能的终极根据和...
三、中心与外心 楚简《五行》对形于内的中心与发于外的外心的讨论亦格外引人注目。 君子亡中心之忧则亡中心之智,亡中心之智则亡中心[之悦],亡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
冯友兰 先秦诸子时代结束以后,儒学的发展有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汉代,由子学的一种上升为独尊的官学,但这时的儒学,严格地说,更接近于宗教,而不是纯粹的哲学。第二次是在...
二、说《齐物论》之知 鱼之乐中的关键词是知,循此我们可以对照《齐物论》中若干相关的说法: 1、知与不知 一问三不知中的对话与鱼之乐的旨趣可能靠得最近: -缺问于王倪曰:子...
三、知识与信念问题 回到鱼之乐上来,检查文本中双方辩论的逻辑。庄子看似雄辩,实则并不令人信服。虽然从寓言的角度看,鱼可以喻不同的主体,包括各种各样的人。但在作者精心...
四、心与形体的一与独 竹简《五行》还论及心与耳目鼻口手足的关系。该篇第45-46简: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诺,莫敢不诺;进,莫敢不进;后,莫敢不后...
一、由古文字学看出土文献。 二、由战国文字研究看历史上的古文之学。 三、由出土文献看传世文献。 四、由出土文献、传世文献看中国古代文明。 这次研讨会最多的论文还是考释文...
四、自知与相知的道德蕴含 无论我们今日对鱼乐之辩持有什么异议,鱼之乐毕竟已是千古美谈。究其原因,除了人们因知信不分而为庄子的机智所倾倒外,更重要的,可能在于它也传达...
说明:简号注于简末。缺字能补出的,用[]号表示;不能补出而可数的,用□号表示;不能补出又不可确数的,用……号表示。原有误字照写,用号注出正字。句读符号不再标出。《楚竹...
五、余论 郭简身心观在除《性自命出》、《五行》之外的各篇也有所体现。例如《缁衣》第8、9简: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君好则民欲之。故心以体法,君以...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论文。作者选择《齐物论》这一经典文本,借助于对它的研究,探讨若干中国哲学范畴形成的内在逻辑,包括文本的思想结构以及这种思想结构在其后被解释...
说明:简号注于简末。缺字能补出的,用[]号表示;不能补出而可数的,用□号表示;不能补出又不可确数的,用……号表示。原有误字照写,用号注出正字。句读符号不再标出。《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