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武当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动圣地.汉魏以前就传说有不少羽客、隐士在此...
五斗米道的支派,托称为张天师家奴所创。清水道以清水为人治病,据《三天内解经》说:在清明求愿之日,向一甕清水烧香礼拜,认为道在水中。据载,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先事清水道...
五气朝元,内丹学术语。「五气」指的是心、肝、肾、肺、脾这五脏之气。凡俗之人,五脏之气散居五行所属之位,未能形成统一的聚合能量。道教内丹家为了超越此等局限,遂探索炼...
《道德经》曰:“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谚云:“自小天下去的,刚强寸步难移。”此皆言其人宜自卑自下,而不...
元贞之体,女丹学术语。「贞」是纯正的意思,「元」是初始的意思,「元贞之体」形容女子修炼内丹在「斩赤龙」之后的状态。道教之所以把「斩赤龙」之后的体质形容为「元贞之体...
沐浴,金丹学术语。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沐浴」原指洗头发和洗身体,通俗讲就是洗澡。古人在举行宗教仪式或者参加重要活动之前必须沐浴,以示郑重其事。在古代,有以药物浸身...
太一教由卫州(今河南汲县)人萧抱珍创建於金熙宗天眷初(公元1138-1140)。太一教的得名起於该教对太一神的崇奉。其教传行“太一三元法箓”。太一的含义是元气混沦,太极剖判,至理纯...
脱胎换骨,道教内丹学术语。指凡人通过修炼,得道之后可以脱去凡胎转圣胎;去掉俗骨换圣骨。在内丹学中,这表示炼就内丹,变化气质。道门认为,合东方木三之数与南方火二之数...
至圣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紫阳真人曰:“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孽报。不自及早醒悟,惟只甘分待终...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栖霞县滨都里人。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与马丹阳、谭处端、王玉阳、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等同称“北七真”。 丘处机自幼失去...
灵宝派以《灵宝五符经》为看家经典。灵宝的说法,东汉方士已有,起源於一种神秘的「符」,据说是护身法宝,所谓「无上灵宝谒」正是《太平经》对这种宝符的赞颂。葛洪从孙葛巢...
大还丹,道教金丹学术语。「还丹」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参同契》,该书的上篇末了部分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在《周易参同契》中,所谓「还丹」尚无大小之分,也无...
《道德经》曰:“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 盗竽 非道也哉。”《南华经》曰:“凡外重者内拙。”孟子曰:“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
《易》曰:“硕果不食, 君子得舆 , 小人剥庐 。”古仙云:“七十八十,一息若存,尚能还丹。”三丰真人曰:“梅寄榔,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
龙虎宗的一个支派,为元代道士张留孙创建。张留孙是信州贵溪人,幼从伯父学道龙虎山上清宫,为张宗演弟子。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元世祖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赴朝,张留孙从行,...
活子时,内丹学术语。「子」在中国古代不仅是一种时间刻度,而且也意味着事物的开端。先民们将十二地支与《易经》的十二消息卦相配合,再辅之以二十四节气。以表徵一年四季的...
筑基,内丹学术语。道门认为,内丹修炼是一个过程,所有的举措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这就好像盖房子一样,基础应该扎实,否则就无法保证房屋建造的牢固与可靠。在道教内丹家看来...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道教经典,这部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时期(前32—前7)。成帝好神仙方术,幻想借天威以维护其统治。当时汉末混乱动荡的政治局面,给下层民众...
他手里的上清派经典,集其大成,以众真告诫的方式宣布上清派的成立。陶弘景是使道教在教理上进一步提高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出身在具有较高文化传统的士族家庭,幼年即喜读《神...
小还丹,道教金丹学术语。「小还丹」是与「大还丹」相对而言的。关于「还丹」的来历以及意义,请参见「大还丹」条目。在内丹学中,「小还丹」实际上是指内在的肾水与心火的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