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弓难张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在南京城微服私访,他有一次路过国子监时看到一位监生进了一酒馆,朱元璋就跟进去和这位书生一起吃酒。席间朱元璋就问对方是哪里人,回答说是四川...
文/曹雅欣 《秋窗风雨夕》(节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勘风雨助凄凉。 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文/王永豪 《史记管晏列传》里记载管鲍之交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文/陈娅妮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荀子》的《修身》一篇,顾名思义,专门论及修身之道,阐释如何培养道德修养。荀认为,人在修身的过程中应该是...
文/王永豪 《宋史朱寿昌传》载:“宋朱寿昌,字康叔。七岁,父嫁其母,不知所在。及长,弃官,刺血写经求之,得于蜀中,计别五十年矣。” 千里寻母(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了能...
文/杜利平 《尚书君陈》里,成王告诫君陈说:“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民族英雄林则徐于自己书室题一副自勉联的上联是“海纳百川,...
文/秋焰 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荀子解蔽篇》 《解蔽篇》中的这句话,阐明了荀子 虚心向学、专心做事和静心沉淀的人生哲学。“虚”指的是虚心,“一”则指的是专注,“静”...
文/朱 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提出极具洞见的“六经皆史”之概念。在他看来, 六经不是凭空产生,都是圣王立足政治实践而创制的政典,是理与事、经与史、载道与经世的合一 ,而不是...
文/林觉 尊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在古代中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许多提倡尊老、养老的仪式与风俗。今天的人们所熟悉的敬老节日便是重阳节了。不过,重阳节在古时并...
文/朱 孝在是古人非常看重的德行。舜帝“纯乎孝慈”,以孝德而王天下;《论语》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汉代选官以孝为关键衡量尺度,唐玄宗亲自为《孝经》作...
文/清江 凡事多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一下,是否会因为自己的一时痛快而损害他人,是否会因为自己的漠然视之而使他人陷入难堪。替他人着想,也是为自己方便。尊重他人,就是尊重...
文/陈娅妮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荀子大略》 桃园三结义(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的《大略篇》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既讲述了君臣将相的关系与要求,也有君子礼义的阐述,这...
文/凌俊峰 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饬。不饬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逾明者,学也。譬之如圩邪,水潦集焉,菅蒲生焉。从...
文/弓难张 一,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春风雨露,也会有暴风骤雨泥泞不堪的时候。 俗话说,人倒霉时喝口凉水都塞牙,干啥啥不成,这种人生低迷期最考验一个人的心智。假若你正遭此...
文/曹雅欣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
文/林觉 祭祖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件非常遥远和陌生事情了,只有在部分乡村地区,仍然保留着祭祖的传统。 祭祖(资料图 图源网络) 随着现代科学对灵魂...
文/牧之 《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了石奢庇父自杀的故事,后世对此褒贬不一,表现从中可见人类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即孝顺与正义的矛盾冲突,面对此种问题,儒家经典《论语》中“亲...
文/林觉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人之一、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离开人世。作为雅典公民,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等罪名处以死刑。 他在死前说了什么,...
文/王永豪 时势造就英雄也淘汰庸材,鸿门宴不是刘邦的长坂坡就得是他的马嵬坡。当是时也,刘邦集团的实力仅及项羽的四分之一,“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
文/知行君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释义:走夜路的人,尽管可以恪守自律,不作奸犯科,却仍然没有办法让巷子里的狗不对着自己乱叫。 感悟:人可以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