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老子新译》对这两句话的白话翻译很直白:“从事於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事於‘道’,[知识]一天比一天减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163页)。虽然任氏对老子哲学思...
《庄子》最早的西文译本问世于1881年,是 Frederic Henry Balfour(巴尔弗)的英语翻译,很差,我就不多说了。1891年有苏格兰汉学家 James Legge(理雅格,1815-1897)的译本在牛津出版,算得上西方第...
郑人是墨子的学生,他谨遵师诲,墨守陈规,然而买鞋的事却惹出了大笑话。在众人的讥笑声中郑人百思不得其解,是老师错了?还是自己有问题?最后他只好向自己的老师求解。 墨子...
主持人:非常感谢。崔先生您好!您向会议提交的论文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崔大华:谢谢主持人。主持人将我们这次小型座谈会的主题确定为“庄子的世界与世界的庄子”,我认为非...
但佛教各派中与老庄关系最为密切,吸纳庄子思想最多的,却还是此后创立的禅宗一派。慧能为禅宗六祖,他所开创的禅学“南宗”,后来逐渐演变发展成为许多派别,成了中国禅宗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泰山与名人结缘,肇始于孔子。孔子登临泰山,抒怀畅志,开阔胸襟。考察封禅,学习礼仪,了解民情,观知时政,活动内容...
在中国这个封建君主时代,存在着两个圣人: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韩非。当代学者形容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是“外儒内法”,意思是指韩非的理论被君主帝王们暗地里使用,不及儒家学...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2007年国际儒学高峰论坛”近日在上海举行,50多位海内外学者围绕“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展开多方面讨论。 与会者关注儒学在中...
韩非主张因情而治和循天顺人,具体到治国的实践又如何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也。”(《内储说上》)“夫利者,所以得民也”(《诡使》,“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译文 “德”是内部所具有的。“得”是从外部得到的。《老子》中说的“上德不德”,是说具有上德人的精神不游移在自身之外。精神不游移在外,自身的内在本质就能保全。自身的内...
老子生平 据司马迁的《史记.老子传》记载: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
人情好利恶害。何谓人情?人情即人的本性。“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显学》)韩非认为人生来就有的非所学于人的自然本能即人性。那么人性的实际如何...
解读 韩非对老子哲学的继承,主要是“道”所体现的唯物主义方面。在肯定“道”客观性的基础上,韩非提出了“理”。韩非在《解老》中说: 原文: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三种不同维度的人性观:伦理学维度的人性观,教育学维度的人性观,政治学维度的人性观。伦理学维度的人性观,把人性或界定为善,或界定为恶,抑或界定...
墨子名翟。鲁国(今山东西南部,都城曲阜)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春秋末、战国初(约公元前490—约前405年)。物理学、数学、机械制造、哲学。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一个...
两千多年来,《庄子》深刻地影响着每个阶层的中国人,尤其为中国知识分子开辟了一个极富弹性的人格缓冲区。当他们在政治宫掖、人生建树等方面遇到挫折、失意之时,总能在庄子...
译文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
近有学生提问:《庄子·天下》篇(以下简称《天下》)为何没有评述儒家?这实际是一个“《天下》遍评百家而不及孔子”的老问题。看来,仍有必要求其答案。 此次思考,反复研读了钱基博...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扬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春秋战国之际,私人讲学的风气非常盛行。孔子兴学在前,墨子讲学在后。...
墨家思想 该派思想,主要反映在《墨子》一书中。尚贤尚同是《墨子》一书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子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这种平等思想直接冲击宗法世袭制。 他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