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庄子思想对老子哲学的继承,主要是“道”所体现的道德方面。在承认“道”的“自然、无为”(即客观)属性的基础上,庄子把“道”作为“古代世界”的象征。老子的“道”,...
解读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
《道德经》,文字言简意赅,篇幅虽然不大,但各种概念的关系依然相当复杂。人们的很多不同解释往往是在解释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但若说到概念的本身的重要程度,“道...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
何谓“无”?“无”是“道”的特性,“无,名天地始”,其玄妙难言的程度几乎跟“道”差不多了。但它跟“道”不同在于,“无”还有一个与之相对的概念“有”。“两者同出,异...
解读老子: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无”像一个带有方向的标签,那么“道”该如何走向人间呢?换句话说,如果人间要向这个终极意义的“道”靠近,该向哪个方向努力呢?于是,另一个概念便成...
两千多年来,《庄子》深刻地影响着每个阶层的中国人,尤其为中国知识分子开辟了一个极富弹性的人格缓冲区。当他们在政治宫掖、人生建树等方面遇到挫折、失意之时,总能在庄子...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里庄子就说,如果能达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这种状态,就能...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这一段很...
老子是如何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呢?“道”是如何在现实中产生意义的呢?首先,他认为作为终极意义的“道”是寓于万物中的。其次,他认为万物遵循“道”而活动。这样说有什么意义...
译文 认识了自然的本体,也认识了人的作用,这样的认识才算达到了最高境界。认识自然的本体,是自然产生的。认识人的作用是,用自己的智慧所认识的,去保养自己的知慧所不能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第九章中由衷地称赞水的美德,认为水是最好的“善”。这种善等同于“上德”,具有最为接近“道”的品质:纯洁明净、甘居幽...
解读 庄子思想对老子哲学的继承,主要是“道”所体现的道德方面。在承认“道”的“自然、无为”(即客观)属性的基础上,庄子把“道”作为“古代世界”的象征。老子的“道”,...
老子以处下谦退为最高的处世之“德”。凡是与此不合的都在他的批评之内。 那么如何才能保持谦下呢?如何才能在内心中引起一种持久的认同和信仰呢?答案即“自然”。但“自然”...
二、心善渊——善养道德,包容万物 水之能容,在于其胸襟宽广;水之能渊,在于其不弃涓流。重视点滴的积累。为细而终成大,兼容百川的欢涌,处下而成其深。水的生存观是“善渊...
在老子看来,婴儿的那种状态是最接近自然与道的 谦退是处世的哲学,对于人生来说,这已经是很切身的感受了。但人生在世还不完全如此,至少还有一部分相当重要,那就是对自身的...
那庄子在这里为什么要说起“天地之正”,“六气之辩”呢?这个指的是什么?指的其实就是庄子的“道”。我们知道,儒家的“道”在乎仁义。那道家的“道”呢?道家的“道”,在...
在先秦时代,人们认为人的身体是与天地同构的,即人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在天地中找到与其职能对应的东西,如人的眼睛可以与日月相对应,人的呼吸可以跟风云相对应,人的肌肤可...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这里又举了列子的例子。列子,郑国人,又叫列御寇,著有《列子》,后来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