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两家哲学堪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显学。与儒学不同的是 墨学思想同样是站在西周文化的传统中 却主张从应一般百姓的立场上谈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巨害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而这种...
老子认为道的存在模式有二:其一是独立 、不改 、整一 ;其二是有与无的统一。 其一、独立、不改、整一 “独立不改”(25章)。 所谓独立就是指道的自立性与其它无关性。道除了...
道經上 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得。道者,亙萬世而無弊。德者,充一性之常存。老子當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書九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謂之經。其辭簡,其旨遠,...
老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伟大哲人和思想家,他以其极简炼的语言,深奥的思维;以道与德的范式,论述道的基本本性,高度抽象地概括了宇宙自然的基本结构和存在模式,还有社会的...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言,文字虽少,思想精深。两千多年来,注解者层出不穷,但真正说透说清者不多。特别是对“道”、“德”、“名”的解释,意见就更不一致。如“道”,...
任何伟大的学问,都有其普遍性与指导性。作为“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的《庄子》一书,是庄子思想哲学的精髓。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人类社会前途和走向,人的欲望与...
《莊子》曰: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而見之者,必聖人已。故於此明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物與天地,本無先後,明大道之序,...
晏婴的思想与墨家思想有些相近。但是在对待鬼神的问题上,晏子与墨子的观点却大不相同。墨子“明鬼”,是为了证明鬼神有灵,令人相信;晏子言鬼,则是为了证明鬼神无灵,不可...
古之士則與今之士異矣,善為士則與不善為士者異矣。故微則與道為一,妙則與神同體,玄有以配天,通有以兆聖,而藏用之深,至於不可測。《書》曰:道心惟微,則微者道也。《易...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
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其“天志”、...
楚威王曾经派使者到宋国礼聘庄子出来做大官,庄子拒绝之前,给使者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秦王的背上生过一粒痈,痛苦不堪。有位医师自告奋勇前去医治,他用针把秦王的痈刺破...
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惟天下之至精,能為天下之至神。聖人抱一以守,不搖其精,故言而為天下道,動而為天下則。 不自見故明。 不蔽于一己之見,則無所不燭,故明。 不自...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 道者,天地之始,豈得而名?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樸以喻道之全體,形名而降,大則制小,道之全體,不離於性,小而辨物,莊周所謂其有真君存焉...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 一生二。 天一而地二,次之水生而火次之,精具而神從之。 二生三。 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 三生萬物。 天肇一於...
《老子》首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按,此句当依帛书甲本作:“玄之有玄,众妙之门。”它的意思是:“玄”之中有“玄”,这才是我们探测那众多奥妙的总门。 两“玄”字,...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卷之四 德經下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 聰明智識,天也。動靜思慮,人也。適動靜之節,省思慮之累,所以治人。不極聰明之力,不盡智識之任,...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即指以子思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一系。 子思与孟子之间的师承关系,首见于《荀子》。荀子在其《非十二子》中说:“略法先王 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
【说明】 余早岁问学,半在乾嘉、半为西学。时聆听汤一介先生开讲“魏晋玄学”,于“哲学范畴”一语意念颇深。其后沪上学友高峰兄每诫余中国学术以“生生”为大道,初不似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