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招学生,都教些什么,又怎么教? 好在孔子想得通。不能“从政”,那就“为政”。 什么叫“从政”,什么叫“为政”?从政,就是实际做官;为政,就是影响政治。其实“为...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事)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傈,入水不儒,入火不热,是知之能假于道者也着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
老子告诉我们,“道”也许能包含一切规律。我们现在只知道一点点规律,但远远没有掌握全部规律。全部规律也许是永远没有办法全部掌握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
万物的发展变化自有自然规律主宰。圣人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违反自然规律。顺应了自然规律,万物自然会发展变化。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
一般说来,“同一说”所依据的《庄子》中的记述,反映的是庄子学派早期的、也就是庄子本人的观点。这是因为:第一,“圣人”本来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人格概念,《论语》中记载...
老子主张圣人治国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无知无欲,使那些有智识的人也不敢出来生事,天下就可以治理太平了。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
克服伴随死亡而产生的恐惧感,对于古代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十分迫切的、十分有益的。和庄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前341—270年)在致友人美诺寇的书信中说:“你要习惯于...
重温《老子》,揣摩老子的真义,正是因为《老子》中有很多道理,历经二千多年而不衰,自有其生命力,确实是思想的结晶,值得我们仔细咀嚼。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一龙一蛇,与时具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黑格尔在评论伊壁鸠鲁的道德学说时说;“它的目的是精神的齐动心,一...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本章从反面讲“不循天道”做法的下场都是不好的。持而...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洹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平四海之外。 在世界哲学舞台上,另外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由观是斯宾诺...
至人之用心着镜,不将不近,应而不减,故能胜物而物不伤。 在古代人的精神世界中,神话和宗教、神话和哲学都发生了密切关系;但两对关系之间亦有所不同。神话和宗教密切地交融...
这就是庄子。任凭你说破嘴,我就是不上套,不上钩,他在钓鱼,他自己就好像一尾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只不过,他游在人间世,而不是在水里。寓言仅仅是寓言吗?好好读庄子吧,这...
哲学界有个说 庄子的“逍遥游”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逍遥”之后,就可以“游”了。 庄子的智慧告诉我们,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活得逍遥自在。 内篇共分七篇,分别是:《逍遥游》...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是孔门教育,作学问的内容。第一个是兴于诗,强调诗的教育之重要。兴于诗的兴念去声,读如兴趣的兴。所兴的是人的情感,人都有情感,如果压...
庄子写逍遥游,究竟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学道。什么叫道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道,就不是好的道了。 逍遥游,“游”到什么地方去呢?庄子说,...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上面讲了许多孔门教育的大原则。这里提出来,孔子对于个人教育的观点。也是衔接上文之“疾之已甚”的注解。 已好几次提...
蓝田 此文前几天写好,但屡上不得,后经菠萝兄佛手点化,果然得道。 小的虽然愚鲁,但也知道,用这样嚣张的题目也许会被大虾们打破头的:先秦可是雅斯贝斯眼中的“轴心时代”,一流...
孔子非常了解时间在生命发展上所具有的意义,人都有一种潜能,只要活着就可能登上更高的境界。所以,走上人生正路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珍惜时间。 走在人生路上,很多人会觉得...
子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礼仪方面的知识。老子不但精通礼仪,并且发展出道家思想,想要让一切事物回归于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