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道德哲学语境下如何对儒家伦理学(Confucian Ethics)作出深刻的体认和精确的描画?这是继承与创新儒家传统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吸收西方伦理学资源使得儒家伦理学焕...
内容摘要: 本文以战国至秦汉间流传的孔门故事为考察对象,揭示这些传说在《论语》思想史上的价值。论述的问题依次为:一,传说与《论语》的关联形式,包括对故事加引述、结构...
《晚晴集》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从浩繁的佛经之中摘编的一部精华语录,直到法师圆寂之后才作为遗著出版。从风流才子的李叔同到青灯古佛的弘一法师,曲折跌宕的人生历练最后结成了...
昔者南瑕子遇程本子,本子为烹鲵鱼。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不食鲵鱼。”程本子曰:“乃君子否?子何事焉?”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上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
所谓供养,是饶益众生,而不是向佛行贿,是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用金泥刷满佛像。我们还要精进地修行,塌实地行路,勇敢地背起一个个的别人的担子。 2. 【菩萨若能...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子路问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修...
让经义潜移默化我们的心灵,每天多一分慈心,少一分嗔念,终有一天我们将会斩断一切怨念,涤荡一切郁结,在世间亦如在佛国。我佛慈悲!愿与诸位一同精进! 【3. 我若多嗔及怨结...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父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
有一位学者说孔子是“丧家狗”,所谓丧家狗就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他很牺惺,也很无奈,焦唇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
孔子的正面形象,是由其弟子及其拥护者逐步塑造起来的。不过,这种塑造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抽象的论定,如由君子、仁人、圣人再到素王之类的赞誉,另一种是通过故事的反复讲...
快乐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不同的快乐会互相排斥甚至由此而导致痛苦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对快乐的任何态度都非不言而喻的。所以,它会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着力论辩的思想课题。本...
这是对“孔颜之乐”最早的发挥。由于孔子讲“乐以忘忧”,“仁者不忧”,又赞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从战国到秦汉,各种文献都以仁刻划颜回的人格特性,并且喜欢同子路、子...
快乐与不乐实际是常相伴随的现象。乐的反面有悲、怒、恨、惧、妒、忧等等多种类型,但孔子喜欢将忧乐相对。他赞颜回“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又自许“乐以忘忧,不知老...
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与?”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商太宰曰:“三王圣者与?”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不知。”曰:“五帝圣者与?”孔...
儒道关于乐的争执,除了有忧乐之分,还有共乐、独乐之辩。作为情感现象,乐首先是个人体验。但乐是否只是个人体验,自我与他人之乐究竟是同感,相涉,还是无关,以至相反,不...
四、经与史之间 回到引言的问题上来,为什么孔门师弟故事的编撰与传播这样重要的文化现象,会被经学史与学术史同时忽略?似乎没有人明确回答这个问题。从传统经学的立场看,比...
第一个问题与程颐“使颜子而乐道,不足为颜子”的说法有关。以道为乐大概是对周敦颐“所乐何事?”的一种不假思索的回答。乐道自然不是坏事,但程赜的分辨,依朱子门人的理解...
作者简介:陈少明(1958—),男,广东汕头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510275)。 [①]这里的“经书”指的是圣典或政典,而非一般古典文献或现代的学术名...
其实,李白与庄子之间的联系远远不限于作品本身李白对庄子的继承,同时,由李白的《大鹏赋》中也可看出李白骨子眼里对庄子的推崇: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
[⑦]关于“直躬证父”系列故事的变形情况,参看陈壁生《亲亲相隐:从经典、故事到传统》(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的分析。 [⑧]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重复转录的故事,都同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