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德治理想,主张通过教化的方式治理天下。教化的客观工具主要是礼,于是历代王朝无不把治礼作乐当作政治大事,由此形成了灿烂的以礼乐为主的典章制度文化...
“礼”是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的集中概括,也是社会组织形式、政治制度安排、人事交往活动的客观构建依据。社会文明的累积发展与一定礼义习惯的养成、遵循、推广、涵...
由“时空本在”、“时空主在”、“时空客在”三者的关系演化出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进路与哲学命运。中国哲学的主题是以“时空主在”回归“时空本在”,即求道。故中国哲学注重...
作为具有客观文明形态的礼义规范,还必须具有适应时代变化的特点。孔子说: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
修道即是修此“内时空”之道,而不是修“外时空”之道,西方哲学就是在“外时空”中求道,故只能发展器物世界,而无法解决人类的身心安顿问题,因身心性命乃为“内时空”之域...
所谓“合理”,乃是指合伦理性(道德理性)与合目的性。合伦理性(道德理性)就内在方面而言,乃是指礼的遵循与推广,必须先有一清楚的内在道德精神的自觉,如孔子所说: “人...
时空主在何以能回归无间时空呢?其哲学依据何在呢?因为时空本无间,而无间时空自生生,有间时空都在无间时空的生生运化过程之中展开,未出无间时空之外。而有间时空因其时空...
在这种“整体论”的经验检验理论的基础上,蒯因就提出了“本体论的承诺”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本体论承诺是必要的,当一个人谈论某种事物或接受一种理论时,他就有义务接受某...
内容提要:春秋时代是“礼坏乐崩”的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孔子以“孝”、“忠”、“义”三者的辩证关系来解释“礼”的政制内涵并赋予其儒家重视生命权利和家庭情感的伦理特色...
从渊源上讲,“人爵”所象征的世俗权力是来自国家机构或其代表,所以其予夺皆受政权机构制度条款和其代表人物意志的制约,其性质是教条的或随意的。但是,“天爵”所象征的道...
第二,分析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把哲学的未来发展走向局限在对语言的分析工作上。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当形而上学被解构之后,给哲学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语...
诸夏的人与夷狄之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有差异,而且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就是当时的诸夏与夷狄相互区别的社会规范或习惯法。“中国戎狄,五方之民,皆有...
二、道德权利与心性自觉 汉代有两个线索容易使人们将儒家思想与中国长期的皇帝专制主义联系起来,一是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一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贵儒术”。“三纲”是...
注释: [1]逻辑实证主义是分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又以维也纳学派为主体,并且是分析哲学中批判形而上学态度最鲜明、言辞也最激烈的一个。 [2]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面对论理相对发达而且社会影响较大的道家和墨家,孟子以“养浩然之气”所揭示的人的普遍道德权利说实际上也有一个具有伦理特色的宇宙论和知识论系统的支撑。这不仅是因为他要...
三、作为家庭规范的“孝” 春秋时代的“礼坏乐崩”是“内乱外患”的必然结果。当时的“礼乐”制度不仅不能约束诸夏,而且还屈服于“夷狄”的强权。按照“周公制礼”的政制传统...
三、侵权与革命 革命是儒家传统中原有的一个概念,孟子的心性论在理论渊源上与之有密切的关系。“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34]像汤商推翻夏桀、周武王推翻商纣,这些都不...
哲学是否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立场”?哲学的“立场”是否可能以及何以可能?随着国内哲学理论思考的日渐深入,这一重大问题正在浮出水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在此方面...
四、作为国家政制规范的“忠” 在孔子思想所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里,诸侯国相当于近代国际社会中的“民族国家”,是由诸大夫之家聚合而成的,大夫之家管辖之下还有作为一般社会...
五、作为国际交往规范的“义” “义”是礼在天下层面的内涵和表现,所以儒家的人又用“道义”、“礼义”和“仁义”将其表述为具有伦理特色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以明其为礼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