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访谈:文化保守与文化复兴 去年底,首届“全国儒教学术研讨会”召开,信孚国学院成立,《原道》第12辑推出,这一系列标志着“儒学复兴运动”走向深入的事件,著名学者...
易學與生活芻議 郭 彧 (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 提要: 古聖人在《易經》和《易傳》中所闡述的道理,是來源於對人們生存活動的觀察和歸納,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層面上升到了形而上...
范式转换:超越中西比较 ——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儒者之思 陈明 周瑾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之本质的理解,决定了对克服危机方式的选择。理解为学科危机,还是意义危机,体现着...
论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成圣之道 ——不离于生活世界的终极关怀 林安梧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 提要 :本论文旨在经由一旷观而对比的方式,豁显儒家所隐含的「宗教精...
文化需融通以求其大 ───就內聖外王之道與蔣慶商榷 皮介行 一.引言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大約也有數百萬年了,其初起時,也不過似獸的存在,過著一種類獸的生活。但人類善於學...
后现代主义与儒学的对话 程 志 华 一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古老的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不期而遇,这是又一次东西方哲学的碰撞。在儒学的历史上,外来思潮曾有过三次大的东渐,而...
国学何须时尚化 刘志琴 21世纪以来,学术界一大盛事是国学的复兴,一个深藏在图书馆,寂寞良久的学问突然兴起,国学院、国学班、从幼儿到大学的国学教育遍地开花,并很快走向民...
孔子“仁”学思想的意义 王岳川 在中国思想的历史遗产中,孔子的思想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历代对孔子思想的评价,或将孔子思想经学化而当作“玄圣”“教主” ,或将其虚无化而...
中国中产者的前世今生:从物质浮现走向精神存在 李 强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性质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从传...
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儒学”镜像 张云江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风动一时,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之肇因,后来的“民主”、“理性”、“平等”、“人权”、“无神论”等理念亦发源于...
帝国的自我转化与儒学普遍主义 汪 晖 盖孔子立天下义,立宗族义,而今则纯为国民义,此则礼律不能无少异,所谓时也。 ——康有为 第一节 经学诠释学与儒学“万世法” 儒学的变化...
后儒家:以现代化超越前现代 ——对石永之先生的回应 (《东岳论丛》2008年第2期) 刘清平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中心 北京 100875) 摘 要: 石永之先生认为,后儒家试图用西方现...
《论语》:我的第一书 李幼蒸 作者按语 :不久前《南方周末读书版》编辑来函约稿。在看了所附文章样例后,感觉体例和内容不一,于是回信问讯是否可写任何与读书有关的文章。编...
中国“儒家社会主义”论析 盛邦和 (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历史学研究所 上海200433) [ 摘 要 ] “儒家社会主义”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与西欧与俄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相比,...
以现代性应对后现代 ----刘清平教授“后儒家”构想评议 (《东岳论丛》2008年第2期) 石永之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所 山东 济南250002) [摘 要] 刘清平先生在批判孔孟儒学的基础之...
从马克思到孔子:中国政治未来的文本变化 贝淡宁 著 吴万伟 译 在美国,政治未来不管好坏是由已经运行了200多年的宪法确定了的,除非发生剧烈的变化如核战争或者重大的恐怖袭击...
时机与意义:国家的兴盛与国学的复兴 郭齐勇 提要 :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常识层面、学术与技艺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魂与族魂的层面。国学具有平民...
儒教的二次突变与新儒教的使命 周北辰 儒教是中国的国教。传统中国是一个儒教国家,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儒教社会,中国文化就是儒教文化,中华文明就是儒教文明。儒教是中华民...
孔子“悖论”辨: 歧视妇女乎? 庞忠甲 孔子总结历史经验,领悟天道至理,倡导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指引人生“当行之路”,阐发“人之所以为人”的完整思想体系,具有“普...
光明中国说 [1] 曾江涛 一 有道是“言为心声”。我之所以借“光明中国”四字以为说,是缘于自己在学际天人中对中国人在西方文明面前逐渐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的郁闷与担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