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版演绎中,统觉的同一性在逻辑上优先于统一性,“意识对它自身同一性的本源的和必然的意识,同时就是对一切现象按照概念、即按照那些规则所作综合的一个必然统一的意识...
注释: [1]本文无意处理分析哲学的这些反驳,部分是由于篇幅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笔者本人对其中一些意见还处于犹豫不决状态。 [2]帕顿认为“概念分析论”中的综合判断同时包...
注释: [1] 参见温公颐:《中国中古逻辑史》,第2-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 参见晋荣东:“庄子论‘辩’中的主体间性问题”,《文史哲》,1997年第2期;“孔子哲学的语言之...
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对方对我们的无德行为,不仅导致我们被无德伤害,还导致...
〈一〉,善行。任何正道,皆从善起。教人行善,天下正理。01人们常说:人善被人欺。但人们又都清楚,人善人欺天不欺。人们常说:好人没好报。但人们也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
清代汉学家不仅认为文字的魅力可以大到“一言兴邦”的程度,更对文本的依赖到了欲罢不能的境地。更有甚者,汉学家们用一种并不理性的情绪对待理学,“自古理学之儒,滞于禀而...
钱穆讲“法原(源)于儒”(《先秦诸子系年·自序》),郭沫若说“前期法家,在我看来是渊源于子夏氏。子夏氏之儒在儒中是注重礼制的一派,礼制与法制只是时代演进上的新旧名词...
二、老子的人生智慧 我想可以将老子的人生智慧归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一种理想。一个精神就是自然精神。这个自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大自然,更不是具体的事物。老子所谓的自...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与几个弟子在周游列国...
当今的世界,真是乱糟糟。冷战之后的种种战争和动乱,以及恐怖主义行径、人居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拉大(包括南北、行业、阶层间的差距)、各国社会动荡等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
摘要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始终是价值哲学讨论核心问题之一,而“价值事实”与“非价值事实”概念的引入,无疑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与价值的关系。由此看到了事实与价值的区...
二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当然要受到特定时代经济、政治因素的种种制约和影响,但一种文化传统,尤其是其深层文化精神,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成为...
21世纪的人类正处在一场新科学革命的前夜,这场革命必然也会在哲学领域发生。有趣的是,这场新科学革命将有可能再次回到曾经做出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四大发明的中国,向老...
尽管我们通过分析可得出,事实与价值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始终是相对的。因为上述事实实际上是指除去价值以外的客观存在的事物、过程、关系和属性,这里的事实是狭义的事实...
三 每当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转折的时期,原有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就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面临考验,甚至出现存亡继绝的危机。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
我们这里必须阐明的首要一点是:为什么这[按:指标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背后隐含对我们思想的何种怀疑或何种批判?它是对下述问题的根本怀疑,即,我们是否有...
一、“道”与“一”、“无”和“有”的抵牾 在追问世界之本原方面,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非常深刻的。作为史官,老子虽然能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和史实,但整本《老子》五千言丝毫...
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是当代哲学的一个主潮。在我国,国门打开以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对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中心状态的疏离,更强化了这种价值相对主义思潮之流行。于是...
因此,理解和对话对于普遍性的要求正是我想用理由来加以辩护的。我们能够把一切都放到语言上来讨论,我们也能够努力在一切问题上都相互理解。虽然我们仍然受我们自己能力和机...
二、“无”“有”是从“道”分化出的范畴 作为最高理念的“道”,老子说它“周行而不殆”(第25章),“反者道之动”(第40章),即它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在不断地发展、演化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