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主张因情而治和循天顺人,具体到治国的实践又如何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也。”(《内储说上》)“夫利者,所以得民也”(《诡使》,“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却始终未能建立起超越世俗思维的宗教信仰。君权僭越了神权,名利战胜了良心,趋利避害的现实算计取代了对生命问题的终极思索。于是,策士谋臣们运筹帷幄、...
论及中国新文学的发生,“新青年派”同仁围绕《新青年》杂志所进行的一系列原创性工作为我们提供了确切的证词。这从《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
孔孟被“硬捏合拢”说,是施蛰存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仅凭这一点,即可知施先生对古代文史的造诣非同一般。 施蛰存说:“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天...
他分来深圳后,有一位学兄对他帮助很大。学兄也是苦读书出来的农村孩子,当时已经是个副科长,知道他的经历后很是同情他,就让他在自己的手下干。后来,他通过苦干紧跟学兄其...
二 “五四”,是一个呼唤“人”的时代。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无不围绕这一中心以展雄风,后人对“五四”精神的总结也基本反映了这个时代强音,诸如“人的运动”、“人的觉醒...
秦汉之际,陈胜“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以及项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史记·项羽本纪》)的名言,体现了不同人等对“富贵”的共同向往。“富贵”追求,...
久乘富贵,祸积为祟 秦汉智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富贵”其实往往与祸祟相联系。《史记·田叔列传》写道:“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
3“士志于道”,孔子作为士人的终生志向 说起士人,必然要说到孔子。无论后世如何毁誉,孔子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所能产生的最具济世理想、最具悲悯情怀、也最具道德操守和实践精...
而在此之前,胡适所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为底色的人道主义实际与周作人所推崇的以个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是有着时代的最大公约数的,但是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又存在着...
【感悟】 这是对得道之人的精彩描写,写得很美,像一首诗。“道”是玄妙精深的,当然得道之人也是玄妙精深的。所以无法描写,迫不得已,老子只好用了七个“若”字、用了七个形...
一部人类史,既是人类合作、互助的历史,又是人类冲突、对抗的历史。文化、文明、宗教形成之后,这种冲突提升到新层次即心灵或精神层次。人类文明或宗教冲突的历史说明,冲突与对抗...
而在此之前,胡适所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为底色的人道主义实际与周作人所推崇的以个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是有着时代的最大公约数的,但是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又存在着...
老子在描述完得道之人后,用了两个反问句做了总结:“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是说只有得道之人才能以“静”的功夫使污浊变清净,以“动”的功夫使安逸变生...
固然,胡适、周作人们与陈独秀、李大钊们的人道情怀都深藏浓厚的人文关怀,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的根本在于,胡适们是以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从事新文化...
当今世界,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危险正在加剧,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都在寻求人类文明免于毁灭之道。19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通过了《世界伦理宣言》,1997年,联合国科教组织...
对当代中国的研究需要全面的正确对待历史,尤其是正确的对待中国解放以后各个阶段、时期的问题和成绩,中国能有今天来之不易,虽然我们还落后,但要正确对待这一问题,不能因...
艺术教育的研究范式,是解释艺术教育研究中被研究者公认的信念、方式、技术、方法及研究过程中共同建立和遵循“艺术教育共同体”发展逻辑问题。为了把我们的考察和研究对象定...
及此,我们不免要问,人道主义文学还有底气吗?回答是肯定的。尽管人道主义曾经被文学史家批评为廉价和浅薄,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只要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不被过度使用,只要人道...
□道家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在道家看来,儒家和墨家这样东奔西走、积极救世,无非是想当“圣人”,当“救星”,当“救世主”。这难道不是自私,不是最大的自私?别以为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