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在柳宗元看来,佛不仅有契合于儒的地方,还有胜于儒之处,这就是佛的“大而多容”的包容性,“志乎物外”的超越性,为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精神寄托,给人指明了一种有益...
五、结论 明人潘恩定公《周易集解序》云:“羲、文、周、孔之《易》辟,则昆仑之源也;李氏之《集解》辟,则河之众流也;程、朱之《传》、《义》辟,则海之会归也。是故由《集...
朝代的更迭往往会伴随文化思想的变革。出现于初唐高宗朝中后期的四杰,其文化心态和艺术精神相对于前朝文人及当朝的龙朔诗人,呈现出新的特质,在他们的人格品德和创作实践上...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的“礼佛”论很出名。他自称“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被贬永州和柳州后,柳宗元更是醉心佛理,“嗜浮图言”,以至招致韩愈的不满,托...
前面说到,命运对初唐四杰十分不公。在表达宏图伟愿的同时他们又有不少抒写内心苦痛的诗文。四杰将怀才不遇的个人感伤与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结合,表现出不卑不亢、白璧无瑕的...
中国佛教中关于佛性问题的讨论,是由《涅槃经》的译传引发的,其始作俑者便是竺道生[1]。道生之后,涅槃师诸家都把“佛性”作为《涅槃经》的宗致而大加讨论。涅槃师对佛性问题...
韩愈(资料图) 中唐以后,随着封建社会逐渐向后期过渡,传统经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革。这个变革的先声和重要表征,就是自中唐开始,思想和学术界泛起了一股对当时和...
其次,柳宗元认为,佛教并非是什么妖魔鬼怪,只不过是百家中的一家之言。“太史公尝言:世之学孔氏者,则黜老子,学老子者,则黜孔氏,道不同不相为谋。吾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不...
最后,“彰差别”中提及的“摄入大乘”与“出生大乘”的定义及其关系,也与窥基所分梳的一乘义涵之分野,关系密切。据坂井佑圆的研究,“出生大乘”一语源出《胜矍经》。经云...
三、慧沼《能显中边慧日论》中对慈恩宗佛性种姓思想的总结 慧沼是窥基弟子,被称为慈恩二祖,他的教学思想以维护慈恩正说,破斥种种不正义为其著述的特色。针对西明圆测系的唯...
其四,在柳宗元看来,佛不仅有契合于儒的地方,还有胜于儒之处,这就是佛的“大而多容”的包容性,“志乎物外”的超越性,为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精神寄托,给人指明了一种有益...
必须指出,韩愈强调“明道”和“原道”,是对唐代经学流弊的一种矫枉。唐代前期的经学,是以撰定和颁行《五经正义》为其特点的。《贞观政要》载:唐太宗“以文学多门,章句繁...
新书(卷第一~十) 贾谊 卷第一 过秦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幷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
公孫龍 跡府 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為「守白」之論。假物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形...
刘向新序 杂事第一 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尽孝道,以供养瞽■。瞽■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
易纬略义 易三义 「干凿度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德,为道苞钥,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无门,藏神无内也。光明四通,佼易立节。天地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八卦错序律...
陆贾新语 道基第一 传曰:“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 故曰:张日月,列星辰,序四时,调阴阳,布气治性,次置五行,春生夏长,秋收冬 藏,阳生...
《春秋繁露》 董仲舒 卷一玉杯第二 君子知在位者不能以恶服人也,是故简六艺以赡养之。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
魏伯阳着《周易参同契》 大易总叙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苍。覆冒阴阳之道,尤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距,随轨辙,...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 河上公章句卷一 体道第一 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名可名,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