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学大家。他吸收道家“无为”精要,提出“君道无为”的理念;运用阴阳学说,论证德主刑辅的理论,完善了天人相应、三纲五常、天谴灾异、崇本抑末等诸...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2期上刊载了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兼论思想方法诸问题》一文。读了该文,不免让人疑窦丛生,随便举几例:...
每个朝代都有主流学术思潮。由于思潮是有时代性的,就有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要研究这个过程,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过程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之间的前因后果,其次对这些变化...
柳下惠是我国春秋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时三次被黜。是古代清高廉洁之士。汉杨雄法言渊博骞:“其为人也奈何?曰: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兴?”鲁僖公二...
二 正是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诸子各派几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汉初,异姓诸侯王与同姓诸侯王的并存,为纵横家的兴盛提供了舞台。郦食其是敢在高帝刘邦面前“言六国从横”...
总之,社会发展、时代需要,是产生经学的客观条件。儒学以仁爱为基础适应人心,又能容纳其他学派的各种合理思想,所以被选为独尊的对象。从那时起,中国历史上出现混乱时,儒...
三 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大一统”在汉初及以后漫长中国历史中的主要完成形式,尽管其目标与操作、结果之间显然还有一定距离。而思想“大一统”显然是政治“大...
传统史学家常称道“汉唐盛世”。此观念,就现代的史学、文化学乃至较广义之社会科学角度来检讨,仍然有其不可否认的道理。两汉时期是汉民族文化由发扬光大而成熟,成为日后两...
四 在中国哲学史、文化史及思想史上,在不断衍生的历史误解中,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董仲舒提出并倡导的。另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甚至就被认为是董仲...
一、“无为”是法的根本原理 《淮南子》讲“无为”同先秦道家和汉初黄老“无为”是一脉相承的,但也不尽相同。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道家承认“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尚儒术” 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尚儒术”问题,钱穆早年有精密辨析。在史学考证上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的措施,第一次是武帝在十七岁时初登帝...
五 其实,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都不是出自董仲舒之口。“罢黜百家”的首先出现是在《汉书·武帝纪》中。再说仅仅作为一介书生的董仲舒可能还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他的...
一、生平 王充,字仲任,浙江上虞人。东汉建武年间出生于一个“细族孤门”的平民家庭。 祖上曾因军功,受封于会稽阳亭。但由于性情刚烈得罪上司,失去官职,便躬耕田亩,以农桑...
六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儒学也并没有因为武帝的罢、尊而真正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样,对百家的罢黜也是非常有限的。《史记·龟策列传》说:“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
扬雄生平 扬雄(公元前58-公元18年),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为西汉时与司马相如齐名的,汉代最受推崇的经学家、象数哲学家、...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
注释: [①] 班固:《汉书·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946页,岳麓书社,1993年,长沙。 [②] 班固:《汉书·卷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传》,第930、931页。 [③] 班固:《汉书·卷...
“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所指为两汉时期的学术思想。清代的“汉学”是一个变化、发展的概念,其外延往往因时代和士人的思想、学术差异而有所不同。 清中期以后,重实...
西汉皇室婚姻不讲门第的现象很突出,高祖吕皇后、孝文薄太后、孝文窦皇后、孝景王皇后、孝武卫皇后、孝武李夫人、孝昭赵太后、孝宣许皇后、孝宣王皇后、孝成赵皇后均出身低微...
原始道教对两汉政治生活和社会秩序有重大影响,且一直处于逐渐上升扩大之势;东汉诸多皇帝,均不同程度地同道教高士有过往来和接触。两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民众骚动事件,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