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同流不下流 因此,老子又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愚”,并非真笨,而是故意示现的。“沌沌”,不是糊涂,而是如水汇流,随世而转,但自己内心清清楚楚。有些人...
《孤愤第十一》所讨论的是统治层面上的相互关系,反映的是韩非置身其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一般认为韩非的思想与战国末期的发展趋势相符,用一些人的词汇,是顺应了社...
历代政治家、历代统治者就感觉法家的妙处可以安邦治国,可以把社会很快地让它安定下来,对不对?我们看汉朝,人们都说汉武帝独尊儒术,好像儒家顶尖了,但实际是吗?汉宣帝的...
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公子,也是法家集大成之人。是个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的理论被秦王朝作为政治纲领得到了实践。但韩非本人,却像一个悲情人物。尤其是他的死,更是众说纷纭...
本章老子所提出来的处世态度,我们假使拿来和《论语》的《乡党篇》比较研究,相当有趣。《乡党篇》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孔子生活的艺术,孔子在办公室是个什么态度,对朋友又是...
第二个启示,讳疾忌医的启示。这是韩非子讲了一个故事,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是名医啊,当时见到蔡桓公的时候,张口就说:你现在有病了。见了三次,说了他三次有病,而且他的病...
21章 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囱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3、李斯害怕韩非妨害他的一统大计,需尽快除掉对手。我觉得这个是最大的可能了。而且这个应该是最能够成立的理由。李斯作为秦国的主要谋臣,国相,他设下了一统天下的妙计,而...
韩非在这方面继承了商鞅,他的这种思想论述非常多,甚至可以讲这是他的核心,这是他的生命。所以韩非自己说过这么这一句话,他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世异则事异是...
至于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这其中牵涉到中国文字问题,更是复杂。我们现在一听“恍惚”一辞,就解释为精神散乱,昏头昏脑,类似现在流行吃“强力胶”,注射“速死坑”...
26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一肩挑尽古今愁 由上章的四大——道大...
我爱庄子首先是因为他让我懂得,一个做事情,一个人做人,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立足长远,要善于提升自己做人的境界。 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我最喜欢庄子,...
此精不是那精 接下来,老子又搞出一个大问题。“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窈”是形容其深远,“冥”是形容其高大。如果当时用齐鲁文化的文笔写来,或者使用“巍巍乎” 三字来...
谁肯放下自私的包袱 笑话说过了,再来正经的。读本章这一节原文的深意,以我个人的浅见来说,已如上面讲过,正是老子指明“人法地”的准则。我们生命立足点的大地,负载万物和...
所以通过我爷爷的经历,我也想起了庄子讲过的一个故事,他说有一种小虫子,寿命特别短,朝生暮死,对它来讲一天就是他的生命的极限;人的寿命长一点,一般就是七八十岁,算做...
孟子的证道 讲到这里,且让我们借用《孟子·尽心章》的话来注解老子的“其中有信”,却很恰当。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
韩非在其著作中,讲了好多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寓意深刻、令人深思。 其一:先说一个卫国的故事,卫国在哪呢?卫国的首都在今天的淇县,当时不叫淇县,而叫朝歌,叫淇县是朱氏称...
诗曰: 人生不满一百岁,今是昨非无定名。 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故重连城。 龙亡大泽群鳅舞,兔尽平原走狗烹。 满目乱坡眠白石,有时特地忆初平。 第三句便是上面所讲庄子书...
道家老子的哲学,看透了“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和“祸者福之所倚,福者祸之所伏”自然反复演变的法则,所以才提出“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告诫。也正因为先有老子的这些告诫...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恩人,在我们彻底失败时,才来拉我们一把,当初在我们渐败却坐山观虎斗。 其六:据说,伍子胥不想跟楚王干了,连辞职信没写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