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富之道 致富即意味着有更多的财产,占有更多的物质利益,更有条件满足人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能够让自己的愿望更容易实现和达成。由于拥有财富,别人不能做到的你能够做...
自由是一切人学都涉及到的问题。儒家学派的自由以符合仁义道德为前提,是一种“消极的自由”,某种程度限制了自由,给美留下的空间极小:法家的自由建立在维护某一集团法规的...
内容摘要:东汉《春秋》三传传授方式各异,《公羊传》的颜、严二家通过博士官学、家族私授和独立研修等方式;《左传》通过家族私授、独立研习;《穀梁传》则无专家之学,传业...
首先,体道的技术活动使审美创造主体神不外从,摆脱外物的束缚。庄子重视精神自由,他认为,获得心灵的自由除了通过“心斋”、“丧我”外,还要在审美创造实践活动中精神达到...
《老子》(又名《道德经》)就像老子本人一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历史上对它的解读不胜枚举,修道之人以其为修身之书,尚武之人以其为兵法之书,而为政之人则以其为治国之书,各...
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人为的,也是为人;所以,人是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人性问题就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一、人性的含义和人的本质的不同说法 (一)人性的...
1.治大国、烹小鲜,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认为,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天下之所以不太平,不宁静,就是因为,...
《齐物论》是怎么“齐”的呢?是通过“莫得其偶”的方式,不断转换辩论的对象,在和众多的不同观点碰撞之后,最后使你怀疑自己的观点,最后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最终放弃辩论了...
自然中心主义是道家哲学的基本公理,它以自然为中心并从自然的大视角下来考察宇宙、社会和人生,其中的自然指天地万事万物。这个传统渊源于中国远古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道家...
本文摘自《中国历代大儒》作者:舒大刚/主编 出版:吉林教育出版社 荀子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后人对荀子争议颇大,有的说他是孔门...
首先,“天”和“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天下万物之母。关于天地的形成,《淮南子·天文训》是这样勾画的:“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日太昭”,此后经过“虚霩”、“宇...
荀子是一个重视实证分析的思想家,为了准确表达他的人性学说,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概念,并对此进行了界定。他说: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粗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
一、自然之美 庄子对美的论述,突出了个体的存在,重视人或物的个性,认为任何事物只要依于天性、率性纯朴便是美的。而要保持天性、本性,主要在于自然无为。为此,庄子提出了“天道...
强调人性恶的一面是葡子人性论的特点,但荀子人性学说中最有价值的是他“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荀子认为“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荀子·儒效》),“化”...
二、相对主义美丑观 对自然美的追求,使庄子对世俗所谓的美丑进行重新审视。他认为一般人所说的美丑都是相对的,从而也是应该予以否定的。庄子的这种相对主义美丑观,是他建立在齐...
荀子所谓“分”,不但指政治上的等级区分,还包括对分配物质财富的“度量分界”。这种“度量分界”完全是一种适应等级制度的分配原则,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制礼义以分之,以养...
[摘要]所谓人物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以人物为经,其它为纬来研究社会思想的一种方法。荀子是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不仅在儒学史上,而且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发展史上...
从此出发,荀子明确提出人类社会的治乱兴废,并不取决于自然界。他说: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藩长于春夏...
对于墨子,荀子也提出了很多批评。他对墨子的批评集中在其“非乐”、“节用”,否认礼乐的文饰,抹煞等级的差别等观点上。但是,墨子关于“尚贤”的主张,对荀子有积极影响。...
鉴于人们在认识上容易陷于表面性和片面性之弊,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解蔽”方法。荀子所谓“虚”,指不以已有的认识妨碍再去接受新的认识;“壹”,指思想专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