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宝”,小时候听到的“三宝”,是指的是三宝饭,是一种广东馆子的餐点。那么后来念点历史知道说在明朝有一个郑和,他的故事就写成“三宝太监下南洋”。 那么学了老子之...
三、由倫理學向史學、詩學的轉化: 荀子、司馬遷、劉勰 在孟子「知人論世」章並沒有提到「學」的概念。但「友」在孔門教義中確實含有「學」的意思,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
老子的第二宝是“俭”。“俭”是对待物质的一种态度。在20世纪中,人类对于物质已经过度浪费了,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价值观。 有一位朋友决心从事环保运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侯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
此外“损”卦发展到尽头——“上爻”,是“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是吉利的;而“益”卦的上爻,是“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是凶险的。 “弗损益之”...
在〈屈原賈生列傳〉中,司馬遷又使用「想見其為人」一語,也強調古人的空間: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
老子的第三宝是“后”。 说到“后”这个字,是老子在讲完第三宝之后,他特别用一个字,叫先后的“后”来说明的。他的原文是比较长一点,他的第三宝叫做“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
清代的思想家魏源写过一本《老子本义》,认为《老子》是一本“救世之书”。这很有道理。如果变换一个角度去看,那么我觉得《老子》就是一本教导人们人生成功的书。人们常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弱的力量可以驱使世界上所有最刚强的力量。这种力量出自无...
鼓盆而歌,可以说是庄子留给人很明确的印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庄子年纪大了,他的太太比他先过世,过世以后,他的朋友惠施就跑来吊丧,一进庄子家门就发现庄子蹲在地上敲着...
“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这两句话就是“柔”的精髓。简单的说,就是“神出鬼没”。在兵法上就是“无形胜有形”:敌人不知道会在哪里和我进行决战,所以只能步步为营、处处分...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誉与自身相比哪一个更重要?生命和财货相比哪一个更多?获得和失去究竟哪一...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明了天下发生的大事、兴衰成败的大趋势;不用往窗外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因此,掌握了“无”,就掌握了一切。可以“察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瓶水之冰”和“天下之寒”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易经中用起卦来“决疑”——解决疑问,获得起卦基...
2009-04-30 17:03来源:一元一国学网作者:佚名浏览: 95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为什么大家都会持有“利器”?原因很多:可能是安全没有保障;可能是国家崇尚武力;可能是法律缺...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从事进修学问的人学识一天比一天长进,从事修养道德的人欲望一天比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