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上面怎么做的,老百姓也模仿怎样做;同时,老百姓的家庭治理方式,封建皇帝认为有利于统治,也会自然而然学习。 中国的专制统治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非礼...
一 刘先生《关于倡导国学几个问题的质疑》说,国学、儒学“是上个历史时期的东西。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看,其中固然有可取的养分,但从体系看,更多是阻力”,“我对国学、儒学能加入现...
二 张文抓住儒家“尊君”的问题大做文章,认为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为专制政体张目的专制理论。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不否认儒家有“尊君”传统,也不否认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为君主...
【内容提要】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在传承传统学术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晚清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俞樾的思想立场较为保守,“守先待后”、维护传统道德...
二、过于强化经学的致用功能,具有以学术比附道德教化的倾向 俞樾不仅对传统道德持保守立场,还特别重视道德实践。他一生以“卫道”自任,俨然传统道德的守护神,维护、表彰和...
历史往往被称为是“人的科学”,历史事件、观念的发生发展演变演进,都离不开人。所以,“人物传”一直是史学的主要内容。在某种程度说,一系列政治家的传记,就是一部政治史...
章实斋《文史通义》开卷就是“六经皆史也”,后人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汪先生的长文“章实斋六经皆史说再议”却论证章的观点并非“创辟”,而且,他在乾嘉时代遭冷遇...
三、以疑似之见立说,以己意改经 学者们论及俞樾经学之弊,最突出的莫过于“好改经字”。此说最早由章太炎提出,他在《俞先生传》中说:“说经好改字,末年自敕。”[14](p.211)以...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
儒家的伦理观和人生观曾促使许多儒学人士从事医学研究,有些人干脆弃儒学儒,终身致力于行医为业。据统计,《浙江医林人物志》所载的1700多医家中,出身儒生占绝大多数,其中进...
春秋末期,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2500年后,孔子的名字传遍全世界。迄今为止,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已多达42所。有关部门表示,准备开设100所孔子学院,...
在这样一种贵族气息浓厚的文化空间中产生出来的诗文价值观,当然也不再是两汉经学语境中的诗学观念,“经世致用”的口号也被“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所取代。审美主义文论...
传统文论的现代命运 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论陷于窘境。由于现代汉语的言说方式代替了古代汉语的言说方式,面对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文学创作,传统文论似乎失去了阐释能力。但是,传统文...
2“周公”字样赫然出现7次! 汉唐以来“周孔”并称,周公一直是儒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渐渐淡忘了。然而,正如史学家杨向奎指出的:“没有周公就...
司马迁在《周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虞人、芮人发生纠纷,想请周文王裁决。进入周境,他们发现,那里的社会风气是“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很惭愧,说:...
禅宗从创立开始,首先强调的一个思想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可是关于禅的文字,是所有汉地佛教宗派经典文字最多的。所以禅宗的超越性,不但是超越了文...
禅的第二个超越是主观与客观的超越。在禅的境界和体验中,主观与客观是很不重要的,甚至是要抛弃的。我们经常说“我可以客观地说,这件事情是真实不虚的”,那么是谁要客观?...
4春秋500年植入文化基因 在周公与孔子之间的500年里,这种富有道德色彩的人文主义在春秋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扬。 陈来讨论儒家思想来源的第二本专著《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5《论语》是中国古代人本主义的经典 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论语》中讲得最多的是仁字。“仁者,爱人也。”《论语》中还有这样一个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
“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