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这四个字一听就知道好像要采取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比较低调的方式跟别人相处。这句话出于《老子》,在《老子》的五十六章里面的,有比较长的一段,我们先看一...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储念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三 《庄子》中理想人格精神境界的本质特征...
第四,浩然之气要靠内心修养,不是从外而入;其养成是习惯成自然,不是故意装出来的。这里强调的是浩然之气的养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没有主观上的努力,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济...
《孟子·尽心上》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由“尽心”而“知性”,再到“知天”,这个顺序很耐人寻味。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天”乃人之为人的根...
但是有时候在社会上,你稍微缓和一下,别人有一些大毛病,你有一些小的毛病,无伤大雅。这样一来的话恐怕相处起来比较容易一点,因为你再怎么清高,也还是活在社会上。 如果说...
一龙一蛇,与时具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黑格尔在评论伊壁鸠鲁的道德学说时说;“它的目的是精神的齐动心,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殚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气用在逞强好胜上就会...
法家是先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他们都是一批主张“变法”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们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洹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平四海之外。 在世界哲学舞台上,另外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由观是斯宾诺...
“齐之以礼”是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控制理论,孔子把“齐之以礼”与“道之有德”相提并论,认为二者都是使民众“有耻且格”的管理方法。他们互为表里。 什么是礼?用一句简...
自古以来,《周易》成书之性质一直众说纷纭,多以卜筮之书名之、用之。然虽众所公认从《周易》之中可以解出天地万物自然之理,或以之为中国哲学之大本大源,但少有人把之与卜...
至人之用心着镜,不将不近,应而不减,故能胜物而物不伤。 在古代人的精神世界中,神话和宗教、神话和哲学都发生了密切关系;但两对关系之间亦有所不同。神话和宗教密切地交融...
人的存在大体上分为认知、伦理和审美三种方式。“审美生存”是相对于其他生存方式而言的,是对认知、伦理的审美化,是人的生存态度和生存方式的审美化。庄子始终从人的问题出...
那么,为什么自古以来《周易》的成书性质没有得到正确理解呢?因为孔子作传解经之后的《周易》承载的是孔子的“性与天道”之学,需要真正的生命践履才可以达于至道,不是凡人...
人性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讨论基本问题之一。虽然这一问题主要是在儒家内部讨论的,道家学派之代表人物对这一问题也有比较系统的论证。 性,本字为生。《说文解字》曰:“性,...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中非同寻常而又往往得不到确切解释的一个论题。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受事物本身的影响没有受人们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大。许多《老子》的注释家对“道法...
“泽山咸”,按“乾坤三索”,上兑为少女,下艮为少男,故《咸》卦乃少男少女之卦,承诺着生命发展之中少男少女时期的生命之道。“咸”为“感”,即少男少女时期的生命特征就...
二、性之本真 如果说,老子所突出者,为性之本然、自然,那么,庄子则更强调性之本真、自由。老子讲人,突出人之自然,其落脚点是社会政治;庄子讲人,则突出人之自由,其落脚...
人何以为形而中? 《系辞》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主体之人从阴阳变化中知晓有某种支配力量显现于“一阴一阳”之变中而名之为道,并没有以主体之“我思”...
【内容提要】至今国人不懂老子及其《道德经》,盖因孔孟之道对其篡改和排斥,并用以迎合历代专制统治者之一己之私所致。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放眼世界,当今众多国家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