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江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小窗幽记》中的这句话,无非指示人们行事时需考虑“人情”二字。所谓“人情”,并非是讨好他人,不...
文/道诚 大自然的天气变化不停,有时晴空万里,有时阴云密布,有时艳阳高照,有时雷电交加,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们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根据预...
文/赵大山 人的劣根性在于,往往把不良善的行为归之于外界。 良好的德行,不在外界,而在自我(资料图 图源网络) 良好的德行,不在外界,而在自我,人一定要建立道德的主体性...
文/王斐然 人生的每一个瞬间其实都充斥着三种时间元素:过去,当下,未来。我们身在当下,却往往心不在焉,终其一生活在颠三倒四里面:担忧未来,留恋过去,错过当下。 未来不...
文/沈相辉 《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韦编三...
文/王永豪 《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汉杨震,字伯起。迁东莱太守,道经昌邑,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邑令,夜怀金献之。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
文/清江 名声和性命相比哪个更可亲?性命和财富相比哪个更重要?得到名利和损耗性命哪一样更有害?过分贪爱必有更大耗费,过多聚藏必致更惨结局。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懂...
文/弓难张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的,相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人们的错误几乎不可避免。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是犯错后自己对待错误的态度。知错就改则可以使人不断地进步...
文/牧之 《论语》第一篇《学而》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中国传统士人和现代很多学习传统经典的儿童首先要读到的句子。“习”在《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
文/道诚 每当看到寺院、宫观、祠堂中祈福消灾的人们,其虔诚的表情、敬畏的态度和膜拜的佛祖天尊武神、菩萨天帝文神等,都不由让人想到命运之神秘,造化之弄人,祈祷的人们也...
文/弓难张 《论语》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段对话很有意思...
文/曹雅欣 (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言辞简易却意味深长的诗句,出自唐代黄禅师的一首禅诗《上堂开示颂》,在历史上流传...
文/弓难张 生活中我们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别人的误会和怀疑,有时甚至是无端的猜疑,蒙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冤屈。这个时候人们往往觉得特别的委屈和难受,感觉我付出了那么多...
文/道诚 《菜根谭》:“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 一个人能够时时自我检讨,所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可以作...
文/赵大山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
文/清江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朱子曰:“毋不敬,是统言主宰处。俨若思,敬者之貌也;安定辞,敬者之言也;安民哉,敬者之效也。” 毋不敬,是对...
文/道诚 《菜根谭》:“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意思是不可因为一时高兴而对别人轻易许下诺言,不可因为喝醉了酒而对别人发怒,...
文/江帅 中国人历来强调“恕”。“恕”是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仁”的具体表现。 很多人认为,既往不咎很好的体现了儒家“恕”的思想,对待过去的错事,既往不咎,不予...
文/牧之 《诗经伐木》云:“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诗句中说砍树丁...
文/谈虎 古人说:“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一个人见的多了,听的多了,自然会心生智慧,不容易被迷惑,而人的见多识广,除了依靠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之外,另一种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