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赢得世人瞩目,而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即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它们是先民陶冶性情的记录,是先民认识和美化生存环境、协调...
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自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出版以来至今已有七十余年,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其形成的特殊背景、研究视角和丰富内涵密切相关的。...
摘 要 :本文认为成玄英的“自然无为”论由下列内容构成:一、道性自然,自然虚空,自然独化。二、人的真性自然,忘于人道之情;物性自然,因循物性。三、圣人无心,虚心顺物...
〔摘要〕 张雨在道教中颇得口碑,而且受到士大夫的赞赏。其诗歌反映了张雨儒道兼修的思想。张雨诗扬孝道隐之于神异之中。他留心古迹,寄托了一心向道的意志。张雨诗歌艺术具有文...
毫无疑问,一向被归入濡学阵营之朱夫子,其思想主要是沿著孔孟路线前进的;然而,在“三教合流”之文化背景中,朱子学术活动自然不是闭关自守;相反,他所涉及之领域相当广泛,...
“生存”这两个字在当今许多人的心目中或许显得微不足道,但在人类历史上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文化学的立场看,人类的所有活动可以说都是围绕生存理念而展开的,无论是物...
摘 要:道教思想的解读存在诸多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思维往往通过符号象征来表达思想理念,而道教在这个问题上尤其突出。因此,必须从符号学的角度对道教思想体系进行新的...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有一个鲜明特色,那就是树立典型形象,以道德楷模的现身说法,感染教化世人从善如流,从而善化天下。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家族社会,忠孝是维系...
一般而言,“人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二是指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通过身心圆融的省思与实践使自身的品德、气质、能力、性...
闽南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民宅建筑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闽南的民宅建筑不仅为生活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提供了遮风避雨、休养生息的场所,而且映射...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提出新的理论,从而便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经书。此外,还有一些道经,托名于吕祖、文昌等降笔,有的则是扶鸾所得。 对于道教经籍的分类,...
台湾海峡两岸虽然一水相隔,但人民之间所存在的血缘关系却是客观的。故而,两岸文化一脉相承,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两岸曾经在不太短的一段时间彼...
“……她告诉我,《论语》、《孟子》、《庄子》已列入今年高考考试范围,因此,约我就这三部古代经典写一篇通俗文章。开头,我有点为难,因为自己对这些典籍虽然有所学习,但...
传统丹道气功的源头,向上可追溯到黄帝时期,具有五千余年的历史。昔黄帝曾问道于厂成子,事载《庄子在宥》篇中,尽泄修真之底蕴。道教学者陈樱宁先生评曰:“这段文章,把长...
摘要: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民风习俗已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深层精神内涵,其主要表现为崇德重礼的儒化内核、趋利务实的价值取向以及兼容并蓄的民俗心态。实际上,东南民俗的这些精神...
耸立在闽北边陲的武夷山,于1999年经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表决通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之中。武夷山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积淀,道教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唐末...
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探讨道教内丹派之带有冥契主义1性质的认识理论。道教内丹派的认识理论,全盘继受了老庄的认识论,而有所更进一步的发展。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便是「道...
“德治”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施政方略和社会教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具有深刻影响。探讨“德治”的来龙去脉以及基本内涵,有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精神文明建...
摘要: 葛洪的人生哲学与其人生际遇有关。葛洪人生观的形成是由儒而入道,最终立足于道,其人生哲学总的表征是《庄子天下篇》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行善升仙,“得道匡世”,...
白玉蟾是南宋以来道教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他一生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武夷山活动。作为一位出身高门的道人,白玉蟾自幼察性聪慧,少年时即谙九经,能诗赋且擅长书画,举童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