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老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各诸侯之间的纷争连年起伏,战争...
老子说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家的思想跟儒家不一样,儒家苦口婆心要办教育,要你懂得人生价值观,可以不断的自我成长。但是道家认为人活在世界上你不能选择时代,也很...
这就是老子的思想,他说让万物做它自己,你不要太主观,认为人是价值的判断者,结果扭曲了万物的真相。最大的差别:儒家肯定人性向善,然后你这一生要择善固执,止于至善,但...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为天下豁,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两个老人家生了八个孩子,各个都留学美国,两老都七十几岁了,到美国最后变成游牧民族,这一家住一个月,换一家,到最后外孙女不懂事,见他们两个人来,说你们干吗来我们家,...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老子认为“自我”的表现全...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老子告诉人们如何透过事物的现象而捕捉其本质。他认为,所有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事...
人的社会就是这么简单。刘备用了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死的?鞠躬尽瘁,死后而已,多可怜,诸葛亮如果为了自己可以多活几十年。但是有人说:“你要流芳千古。”诸葛亮不出来哪...
信奉道德并坚守不移的人是真正的大智慧者。两点之间其实并不是直线最短,缺乏智慧的观察哪里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近路呢?以道德为指导,做任何事情都是“似远而近”,“似迂...
很多人喜欢嘲笑外国人,外国人到北京念书,买水饺,每一次都煮烂,为什么?他说开始有装了冷水,我就把水饺放下去了,不是这样煮的吗?最后水开的时候水饺烂掉了,我们的学生...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殚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气用在逞强好胜上就会...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最上乘...
庄子里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长的很丑,实在不能怪他,古时候又没有整形的功夫,长的很丑怎么样呢?生了孩子马上拿蜡烛看看长的像不像自己,她很怕小孩子长的像自己,那不像自...
老子的见解非常犀利,他对于人间的各种情况,也十分了解。 譬如谈到说人间的灾难,老子会有什么样的观点呢?他说过一段话,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所谓的仁是指偏爱,...
因为单个人的“心”是由非常局限的时空来决定的,所以偏离事物内在本质——“道”是非常远的。而“百姓”就是指最广大的人群,“百姓”的意志——“心”是从相当广泛的时空里...
时至今日,科技之发展已非神话可言表。技术使人无所不能,科学令人无所不知。然我属幸福之感倍穷於古人,且我属无所适从於生活。呜呼!心空矣。而今,人类已沦为商品,出入於...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意想要让它收缩,一定是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知清静以为天下正。 真正伟大的成就好象还有缺陷,它的效用却永远不会过时;真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