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易经》的第六十三卦“既济”是大功告成的意思,但是卦辞却是“初吉终乱”。可见张扬、强大、兴盛、繁荣都是趋向于灭亡的一类,这些都是老子不提倡的,因为从“道”的角度上...
“和光同尘”,这四个字一听就知道好像要采取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比较低调的方式跟别人相处。这句话出于《老子》,在《老子》的五十六章里面的,有比较长的一段,我们先看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认识别人的才能和弱点,从而正确地运用和必要地制约、更好地开发,这称为智...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
“富”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就是知道满足的精神状态。他知足长乐,能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这种知道满足的精神状态和具体拥有多少物质和金钱的关系不大。...
就是你心中有谱,你知道说自己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现在的处境如何?跟别人关系如何?对自己有基本的了解跟信心,就不会随便受别人操纵。 我们说别人一般是指群众或是媒...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就要去“为”和“治”。“未有”就是“无”的层次;“未乱”就是“安”的层次。解决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去解决,不能只治标而不...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从本体之中往往滋生出对立面,好比阴化为阳、福化为祸、荣化为辱、弱化为强。这是自然规律运作的结果。因循自然,不加妄...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勿强。物...
战争是集体对集体的互杀。总有一方是在应劫,而另一方是在造孽。战争不仅给国家和国家、民族和民族之间造成杀孽,参战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沾染上深重的杀孽,不论是人间法...
为什么呢?因为“道”就好比一条无边无际的汹涌洋流,它裹携着世间万物向着它的方向奔流。“弱者”是相对“无力”的一群,不管主观意志如何,总不可避免地随波逐流,这个随波...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清静自然,纯和平淡的上乘社会秩序被破坏后,才会用仁义来作为民众行为的补充指导;智巧、技能发展进...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与,非道也哉! 我深明自然之道而坚信不移,在大...
老子智慧:做事要对得起天理良心,不要生无谓的烦恼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真正用意在于告诉修行道德的人重点应该是在“知”——向内上,而不应该是在“言”——向外上。“知”和“言”其实是一对矛盾,努力求“知”,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