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 [宗教哲学] 经验主义、实在论和因果知识(7) 2018-01-06

    三 可投射性的问题或许是实在论的科学哲学中最中心的问题。因此﹐如果vanFraassen想要把建构经验论看作是对于实在论的一个真正有说服力的抉择﹐他应该试图阐明这个问题。但是vanF...

  • [宗教哲学] 儒家教化体系不可行 2018-01-06

    10月21日《东方早报》刊发的秋风先生《诚信建设需重建教化体系》一文,声称“市场制度本身却不可能生成诚信,也不可能带来美德,甚至不可能予以提高”,指责今人反儒家“把治国...

  • [宗教哲学] 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 2018-01-06

    从儒家的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认真的批判、扬弃和创造发展,以便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五、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社...

  • [宗教哲学] 郭沫若的墨学研究(1) 2018-01-06

    郭沫若 一、学术背景 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郭沫若以其战士的勇气和诗人的激情在史学、文学甚至哲学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特别是在史学方面,他关于中国社会分期和性...

  • [宗教哲学] 试论中庸与中道之比较(1) 2018-01-06

    论文关键词:中庸之道;中道美德;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中庸与中道,二者意义较为相近。中庸概念由孔子首先提出来,《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 [宗教哲学] 经验主义、实在论和因果知识(8) 2018-01-06

    这个发现表明﹐通过仔细地构造和设计实验﹐我们怎么能够发现一些隐藏于现象之后的不可观察的实体的事实。我假设读者对于这个发现的细节是熟悉的﹐因此只是引出一些必要的教训...

  • [宗教哲学] 郭沫若的墨学研究(2) 2018-01-06

    郭沫若的墨学研究是以他称之为《墨经》作基本材料的。有必要指出,他所说的《墨经》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而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 [宗教哲学] 试论中庸与中道之比较(2) 2018-01-06

    《中庸》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中”、“庸”与“和”自然是不能分开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

  • [宗教哲学] 经验主义、实在论和因果知识(9) 2018-01-06

    然而﹐正如我已经表明的﹐理论评价的语境依赖性并不意味着理论的评价和选择是非认知的。我们能够按照充分理性的根据(比如说﹐说明力)来选择一个理论﹐如果说明是建立在事件或现...

  • [宗教哲学] 郭沫若的墨学研究(3) 2018-01-06

    郭沫若把墨子看成既有秩序的维护者,一方面要维护既有的秩序,另一方面又要“兼爱”,是不可能的。这里有郭沫若立论的一个根本依据:那就是在他看来,孔子是支持乱党的,墨子...

  • [宗教哲学] 经验主义、实在论和因果知识(10) 2018-01-06

    这个探讨的主要思想能够被简单地阐明如下。首先﹐因果关系要被看做一种自然必然性,其本质不是先验地定义的﹐而是取决于经验上确证的理论发现。迄今我们还没有一个各门科学都...

  • [宗教哲学] 浅谈关于孔子与“希腊三贤”的经济伦理思想之比较1 2018-01-06

    论文摘要:在古代,经济伦理就引起了中西方哲人的关注,但各有侧重。其中:在对待生产劳动和商业行为上,苏格拉底抱持生存至上的职业观,理性对待生产劳动和商业行为,而孔子...

  • [宗教哲学] 浅谈关于孔子与“希腊三贤”的经济伦理思想之比较2 2018-01-06

    (三) 为了阻止雅典奴隶制衰颓的趋势,亚里士多德放弃了柏拉图严格按照完满理性来设计城邦的尝试,以更加现实的态度加以研究。他的经济伦理主要体现为分配公正。 在柏拉图看来,...

  • [宗教哲学] 经验主义、实在论和因果知识(11) 2018-01-06

    正如我已经强调的﹐可投射性判断是后验的经验判断。这个判断一方面取决于对于预言的实验证实﹐另一方面取决于某个公认的理论和方法论传统。可以设想,某些高度理论的预言至少...

  • [宗教哲学] 郭沫若的墨学研究(4) 2018-01-06

    至于“节用”与“节葬”,郭沫若认为是一套消极的经济政策,和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老百姓的用是节无可节,葬也是节无可节的。因而,他的整套学说都是以“王公...

  • [宗教哲学] 谈儒法“述”、“作”之义的现代启示 2018-01-06

    文化发展的“变”与“常” 傅永聚郑治文 儒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建立和谐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宗教哲学] 经验主义、实在论和因果知识(12) 2018-01-06

    迄今我一直在建议﹐如果在科学说明中﹐我们能够认为因果实在论对于理论的超经验优点的功能施加了重要约束﹐那幺那些优点将是认知上有意义的。事实上﹐它们是真正的优点﹐因为...

  • [宗教哲学] 郭沫若的墨学研究(5) 2018-01-06

    郭沫若认为,他在《墨经》研究中有一大发现,而又被一般的研究者所忽视,那就是六篇文章中的主张不一致,甚至是完全对立的,《经上》、《说上》与《经下》、《说下》几乎可以...

  • [宗教哲学] 经验主义、实在论和因果知识(13) 2018-01-06

    9、Hempel(1965),op.cit.,p.448. 10、G.Harman(1965),TheInferencetotheBestExplanation,PhilosophicalReview74,p.91. 11、关于一个详细的说明﹐参阅W.Salmon(1984),p.159,pp.213-227。 12、G.Harman(1965),op.cit.,p.89. 13、BasvanFraasse...

  • [宗教哲学] 周敦颐如何"挽救"儒学? 2018-01-06

    周敦颐思想学说是融合儒释道的结晶,但主调仍是传统的儒学。周敦颐始终没有忘记儒家的根本立场,出入释老的目的是援儒,最终促进儒学的全面复兴。周敦颐通过自己的努力,全面...

  • 首页
  • 上一页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下一页
  • 末页
  • 4108199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