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举制度的研究中,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问题成为最大热门课题之一。从1983年以来,仅在《历史研究》杂志上,有关专论文章就有六、七篇之多。①另外,还有不少学者在专著中进...
邓嗣禹对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没有进一步论述,而何忠礼则认为:“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应是科举制度最主要的特点...
三保大十年后仅能大致推定年份的4次 (1)卢郢约夺魁于乾德四年(966年): 《马氏南唐书》卷二三载:“卢郢,金陵人也,好学有才艺而膂力过人,善吹铁笛。乾德中,后主以韩德霸为...
四其它 另有几条记载值得注意。 (1)关于知贡举: 《十国春秋》卷二八《徐锴传》云:“徐锴字楚金……与兄铉俱在近侍,时号二徐……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陆氏南书·传》...
既然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已经复置明经、进士等科而首开科举,我们即可由此推定科举制度创始于隋。因为科举敕下之日,唐朝建立不到三年,而且仍忙于平定隋朝的残余势力和窦建...
中国古代的“殿举”、“罚科”制度,是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五代及宋元时期称为“殿举”、“殿罚”,明清时期称之为罚科,指科举...
2011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投递工作已近尾声,一些大学新生已经怀揣着“个性化”通知书赴校报到了。今年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个性化”浪潮高涨,无论是南京理工大学的“淘宝体”...
清朝不仅文科,武科和翻译科也规定了相应的罚科制度。武科复试始于乾隆时,仅实行于武会试。嘉庆六年(1801),“命比照文闱磨勘例”,进一步加强了对武乡试的复试和磨勘。道光八...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科举制的废除无疑是一条划时代的分界线。近百年来,从办学理念、教育体制,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已发生一系列变...
总之,废科举作为新旧教育更替的关键环节,对近代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它不仅推动新的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创立及现代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雏形的形成,而且扩大教...
在中国古代,通过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明代正式形成,一直沿用至清末。对这一制度的评价,今人几乎都持否定甚至全盘否定之见,认为在历史上它从来没有起过积极作用。如有的...
现在的高考提前批录取,往往是指艺术院校、军校以及师范院校等比较特殊的学校的提前录取,一般都附带着某些特殊要求。古代的提前批录取,基本上是走后门的意思,或者是仰仗家...
注释: [1]容肇祖《明太祖的〈孟子节文〉》、《记廖燕的生平及其思想》,载《容肇祖集》,齐鲁书社1989年版。又参见何忠礼《二十世纪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载《历史研究》20...
明朝首次在昆明举行云南乡试,28人中举—— 大比之年说云南乡试 ■耿嘉张佐 600年前的1411年,也就是明永乐九年,时值辛卯年,正是朝廷开科取士的“大比之年”,朝廷下诏云南布政...
1905年废止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关系到儒家文化的消退、精英政治的转换和传统社会的终结,甚至标志着东亚古代文明的衰弱。百年过后论科举,我们不仅要看到为兴学堂而...
二、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制度实质 什么是科举?科举就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或方式。科举制度非常复杂,1300年中国科举史上也有诸多变化,它可以是唐代选拔数学和法律人...
我对民国的教育殊少了解,只是隐约想到几个细节。比如白马湖边的春晖中学,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等人曾筚路蓝缕,开辟课堂。比如沈从文在中国公学的第一堂课,沈先生战战兢...
其次,在艺术风格上,能体会到来自《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深远影响。赋,就是铺陈,一五一十地叙述描绘出来。比如书中所选的《十二个月的农产物》,主要用了赋的手法,将一...
三、科举对士风的影响 古人所谓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孔子大圣,亦曾周游列国,庶几有朝一日得行其道。任何熟读儒家经典的青年学子,受孔孟之教,总会怀抱崇...
摘要:科举是一种制度,但更是一种文化,这种制度文化塑造了不同时代的文人的精神风貌。从科举与文学的关系来审视和研究中国古代文人及文学现象,无疑会更鲜活和切实地贴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