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境说得以形成的最初内核,古老的“比兴”、“易象”说与孕育儒、道思想的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兴”是借“他物”起兴,这又必然联系到物象。章学诚先生在《文史通...
庄子提出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积极观点,即主宰外物而又不为外物所主宰, 也就是超然物外。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是庄子自由观的灵魂, 也是其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而庄子对...
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住在一个大概在应该是二十世纪初吧,一九零几年由英国人建造的一个很古老的大楼里面,这个房子非常的黑暗,非常灰暗的这种房子。我父亲跟我发完火以后,我也...
摘要关于唐虞之世的禅让传说,学者一直争论不休。抛开历史真相不论,笔者致力于研究先秦儒家禅让思想的演变历程。关于禅让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孔子对此有自己的评...
当时对这种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格物致知这样的大道理,我当然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懂,当时不懂。但对有一些字,当时觉得很好玩,也是一知半解,似通似不通的。比如说:“富...
庄子强调情欲累德伤性, 必须调节, 甚至必须彻底消除。那么怎样消除呢? 他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当他和弟子出游,看到伐木者不取“不材之木”,“故人之家”杀“不能鸣...
二、从《尧典》到《尧曰》:禅让思想的滥觞 根据《尚书》的记载,尧把帝位禅让给舜,不但经过四岳的推荐,还经过三年的考察,舜经过一番退让,最后才继承帝位。 帝曰:“咨!四...
后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读的书也比过去多了,就了解到研究儒家传统学问的经学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学问。纵观两千多年的经学史,大儒名家层出不穷,学派学说百家争艳。但是却...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
三、《唐虞之道》:儒家的激进派 1993年在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向我们展示了一批珍贵的先秦典籍,其中多数不见于传世文献。根据考古研究发现,该墓下葬的年代不会晚于公元...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
现在我有一个习惯,每天睡觉前,我会用毛笔抄书,每天两百字不间断的,我翻来覆去地就是抄《大学》和《中庸》。我每天晚上到现在还是这样,去抄《大学》和《中庸》。《大学》...
四、《礼运》:儒家的温和派 《礼记》之书,杂采诸说而成,其中各篇著作年代能够确考的很少,各家争议则很大。关于《礼运》篇,康有为认为是子游所作,梁涛认为不当如此之早,...
万古帝王师之学 《大学》一书的第一节原文,我们的研究总算告一段落,接着而来。便是古人叫得最响的“八目”,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鲜美的滋味、纵情声色的冶游...
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
五、孟子与荀子:儒家的保守派 孟子与荀子,在禅让的事情上,态度相当保守。所谓保守,即认为现有的制度安排已经妥善,不必作大的改变甚至完全无需变动。保守不同于守旧。当时...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现在再从“明明德”开始,一路下来,由“知止”直到“虑而后能得”一节,我们把它暂且归到个人自利的“内明”修养,而达到自立的“明明德”。每一个进步的程序,都有它的境界...
(二)燕国的实践 如果说尧舜禅让的故事由于年代久远、文献缺失,人们仅能知其大略的话,那么发生在战国时期燕国的一次禅让实践,则给当时以及后世学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