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十二年》,楚国围困郑国十七天,行将灭国。郑国以求和而卜,不吉。以告别太庙进行巷战(拼命之战),吉利,于是准备拼命。士兵在城墙上哭,楚国见状,退兵; ○《宣公...
到了苏轼生命的最后阶段,即在他从岭南北归后,饱经迁谪、别离、病患甚至死亡经验的苏轼,似连“人生如梦”这一观念本身也不再执着,在用到这一概念时语气都是淡定平静的,似乎是顺理...
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都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伦理思想与文化传统。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和哲理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伦理思想文化。其中,追求和...
五、商周独裁政制不需要筮巫 这一节论述为什么姬周不用筮占干政。 “洪范”就是大法。类比现代,称之为宪法未尝不可。这是文王十三年(武王灭商后二年)武王访问箕子,箕子为...
再从其一生的为人行事上看,他旋升旋落,飞黄腾达与潦倒落魄交替,春风得意与忧患磨难相随,但不管身处何种境遇,他始终关心民瘼,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权力去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体...
其次,在儒家的伦理思想中,“天人合一”是其重要的一个命题。儒家早期的思想家虽没有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但不能说他们没有这种思想。张岱年先生就认为:“孟子没有直...
原文: 行红尘,苦众乐寡。何不效法于道,意去尘恋,修真于悟。悟者自知度,求道妙化之门,解我烦忧,去我灾劫。我探故天宇,常以心随时;茫茫也,渺渺也。我之语见,释以修无...
大陆新儒家的政治诉求 ——新儒家思潮 八种思潮 作者:马立诚(评论家,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 来源:2011年03月18日经济观察报 还是大陆人厉害。 陈明说:“蒋庆和我以...
其次,在儒家的伦理思想中,“天人合一”是其重要的一个命题。儒家早期的思想家虽没有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但不能说他们没有这种思想。张岱年先生就认为:“孟子没有直...
原文: 一切皆有来,得道无上智,是以修者有。明事情理,通尘性之变。知者故无有,智者明有无。真者无边亦无量,所以无形有往。悟者有边亦有量,所以有行无常。圆法事态,故无...
梁漱溟对传统中国等级制度的精辟述评,也许有助于人们理解蒋庆政治儒学的真实内涵。这种尊卑秩序,是实行传统威权主义的必然选择,不知蒋庆以为然否。 蒋庆提出,复兴儒教的战...
《孔子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附有王...
摘要:苏轼“人生如梦”观,形成于任徐州太守时期,定型于“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时期。苏轼的“人生如梦”既不仅是一般文人在政治坎坷时期的自我排遣,也不仅停留在陶渊明式关于生...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人生道路也与共和国的成长相伴随。中学毕业后下乡务农,进厂做工,经历了近10年的劳动生活;又经过恢复后的首届高考,在1978年春进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本...
《家语》中反映孔子“爱物”的具体表现还有“好生”与“不杀”’ 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宵,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
苏轼“人生如梦”观念的理论成因得力于佛教。正如孙昌武先生所说,“‘如梦’是(佛教)大乘十喻之一,是佛家人生观的表现”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
《庄子·天地》曰: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草树先生解之于企业经营则曰...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和而不同”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它是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真谛。“和而不...
《庄子·天地》曰: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
其次,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和睦相处”,待人要真诚、宽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理解、与人为善、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人与人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和谐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