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心、意、知、物」:「心」是就「感通義」說,「意」是就「指向義」說,「物」是就「對象義」說,「知」是就「了別義」說。 我總以為中國哲學並不是那麼玄,玄奧到忽略了...
(三)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儒教 1、中国历史发展的六条规律 根据上述图表的峰值显示,结合从秦朝开始到中华民国结束中国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大体上总结出中国历史发展的...
这里所谓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其所述指不仅包括儒、墨、道、法等各种思想文化,也包括孕育产生这些思想文化的社会环境结构和历史发展状况。这里所谓的儒教问题,也并...
3、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全新挑战 (1)近代中国的全新挑战 近代中国所遭遇到的危机与挑战,是全方位的、全新的、严峻的,其表现大体有如下三点: 第一,中央王朝面临民族国家的挑战...
「明明德於天下」,這地方很明顯可以看出中國文化傳統裡政治管理與道德教化的觀念。所以連著《論語.為政篇》裡頭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道之以...
我們不同,我們的家庭就在這個土地上生根,由這個生根再一步一步的擴大,如此的一直蔓延、擴展出去。所以家庭都是來自於一個共同的血緣命脈,有著生命本源的相通性,基本上強...
二 最早以西方宗教型态为参照对儒家学说之宗教身份进行评估考察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这位耶稣会士的结论是:春秋以前的儒学是宗教,两汉以后的儒学不是宗教。[10] 春秋以前儒学...
關於《大學》「身」「心」問題之哲學省察——以《大學》經一章為核心的詮釋兼及於程朱與陸王的討論 林安梧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所教授 一、提要 《大學》經一章提出總體之概括...
十一、朱子是一「橫攝歸縱」的系統,而陽明則是一「縱貫橫推」的系統 「物格而后知致」,這個「物」─對象我們一旦對它有所窮盡,而這個「知」因之而至。這意思就是說,我們的...
「初學入德之門」,從這個《大學》來。「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可見古人們在為學時是有個次序的。在儒家其實是很注重這個次第的。次第,把它翻成現在的學術語詞來講就是歷程...
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是悲剧性的。从寻求富强的角度去理解这一情境里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思想和行为无论如何都是不会错出太远的。[17]在这一强烈“意向”作用下,几乎...
天下太平是如何太平?就是《孟子》書裡頭所說的:「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親其親」是「孝」,「長其長」是「弟」。在《論語》裏頭有記載: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
像《孟子》的「性善說」,他跟當時的人多半是用辯論,也有少部分是用辨析,很少是討論的啊!「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直接說出了對那個時代為什麼要辯論?因為,諸侯放恣...
三 “历次围绕‘儒教’问题讨论和争论的核心与焦点,始终是思想史的问题,而非学术史或狭义历史学的问题,是‘大学’问题而非‘小学’问题。”[35]应该说,今天所谓的儒教之争也...
(註11):黃宗羲於《宋元學案》象山學案說「況考二先生之生平自治,先生(象山)之尊德性,何嘗不加功于學古篤行?紫陽之道問學,何嘗不致力於反身修德?特以示學者之入門,...
与李申跟任继愈的关系犹论证之于论点不同,何光沪的儒教说与任至少在两点上不同。首先是对儒教的理解上:“我所谓儒教,非反映儒学或儒家之整体,而是指殷周以来绵延三千年的...
當我們這麼去說它的時候,千萬大家不要有一個刻板的印象,好像他們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可以放在同一條線上做同一個系統的方式去理解而說他們著重在那邊。不是...
(註35):關於一體觀的哲學,陽明於《大學問》中盛發此義,請參見林安梧,同註13前揭書。 (註36):關於「我與您」、「我與它」兩個範型的區分,蓋得自於馬丁.布伯(MartinBube...
摘要道家哲学的智慧是围绕着作为宇宙究竟义的“道”发散出来的。由于它偏重于超名言之 域立论,故具有超越性,玄思性和否定性的基本特点。超越性主要包括超越名利、是非和生死...
至于超越生死,这反映了道家对世俗人生的终极思考与终极超越。按照老庄的道论,既然道的 最大特点在于其自然性,那么人作为道之本质的滞留和流转也就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老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