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是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有和教育家。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和“心即理”的学术思想,在知与行的关...
子贡观于鲁庙之北堂,出而问于孔子曰:“向也赐观于太庙之堂,未既辍,还瞻北盖,皆断焉(辍止观,北面之盖断绝也),彼将有说耶?匠过之也。”孔子曰:“太庙之堂宫,致良工...
而王阳明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了“知行合一”的问题。在他看来,知行尽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说,但不能“分为两截”去做,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理。因此他...
孔子教育培养学生的方式,最讲究师生相互间知识的探讨切磋,情意互动,平等和谐,这是一种全人教育。孔子对学生的德、才、智、艺各方面的发展,都能践行兼顾。孔子以身作则,...
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往过孔篾而問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王肃注:龙宜为詟,前后相因 也),学焉得习(言...
《逸周书》普遍被认为是孔子选了一百篇古代文献集成《尚书》后剩下的周代文献。《逸周书》中有多篇军事文献,如《武称》、《允文》、《大武》、《大明武》、《小明武》、《武...
孔门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真诚相待。孔子爱护学生犹如自己的孩子一般。他赏罚公正,喜怒好恶从不掩饰。孔门弟子即使受到老师的严厉斥责批评,也依然理解老师、尊敬老师。 孔子...
自朱熹起,多人质疑、否定孔子诛少正卯的真实性。但将“恶利口之覆家邦者”与他所讲的“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联系在一起看,孔子执政搞“以言治罪”应...
孔子对自己学生的性格为人、资质才艺,十分了解;对他们的优长与缺点,也非常清楚。孔子在《论语》中,有多处论及孔门弟子的性格特点。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
近代康有为等人在建立孔教时,看来也意识到了孔学在现代社会的这一致命缺陷,因此不顾二千余年以来的一贯解释,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重新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
第三批是孔子晚年在60至70岁之间所收的弟子。孔子游历多国,68岁返鲁定居,专心整理修定六经。所收弟子来自于多国,而多以言语、文学见长。这一时期大多是学问型弟子,得传孔子...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方法,最为后人称道的,主要包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师爱生”、“践行兼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方面。这在当代依然具有宝贵的借鉴...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孔子首开道德教化思想之先河,从而将“二帝”“三王”所开创的“礼乐之教”化转为“成德之教”。客观地看,“成德之教”表现为一种道德教化思想,而这...
《大学》原为《礼记》第42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进去,编次章句。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顿,分为“经”一章,“传”十章,以为,“经”是孔子的话,曾...
曾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有必要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探讨。现谈一点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明确坚定的教育方向 曾子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与他的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相一...
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公元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焦作孟州市)人。其《师说》是中唐期间,针对过后士大夫自豪骄傲、轻薄狂躁、“耻学于师”的事实情...
三是交谈式教学 。提倡师生互动,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这也是曾子的一个长处。《礼记?檀弓上》记载,一次,曾子对子思说:“孔?!我办理父亲的丧事,七天没喝一点汤水。”子思...
印光大师说:“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大师亲为《了凡四训》作序。极力推崇袁了凡。《了凡四训》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佛家精神相近。 《了凡四训》是这本书的名字。[...
通识教育目前越来越得到关注大学教育的学者的重视。中国大陆目前通识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增加中国文化的经典课程,促进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重建中...
印光大师说:“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大师亲为《了凡四训》作序。极力推崇袁了凡。《了凡四训》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佛家精神相近。 原文:“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