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 [宗教哲学] 中国哲学未来:中华民族精神家园(6) 2018-01-06

    三、中国哲学的未来 将来中国哲学的前途与中国的国家命运是合在一起的,因为中国哲学始终离不开实际,离不开社会问题,哲学必须结合实际。马克思没有说讲哲学原理,他的《资本...

  • [宗教哲学] 关中易学源流考(3) 2018-01-06

    三、高峰时期:唐宋元关中易学 两晋、隋朝时期,关中几乎没有较大影响的易家出现。而唐宋时期,关中易家易学著作超越了前代。清雍正十三年(1735)刊本《陕西通志·经籍志》著录关...

  • [宗教哲学] 中国哲学未来:中华民族精神家园(7) 2018-01-06

    世界各种思潮一齐涌来,我们对它们要鉴别取舍,还要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为了鉴别取舍,要提高我们的文化识别本领,才不致上当受害。有的人到外国取经,取经者正赶上某种学...

  • [宗教哲学] 儒家贤能政治思想与中国贤能推举制度的发展(4) 2018-01-06

    儒家主忠信,提倡公平正义,完全符合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忠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前后相继,公平正义更是现代公共管理的主导原则,可见儒家在最...

  • [宗教哲学] 关中易学源流考(4) 2018-01-06

    四、承传时期:明代关中易学 由宋到明,理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许多理学家同时又是易学家,许多学者通过阐发《周易》奠定自己理学根基,易学对理学的发展和兴盛起了很大的促进作...

  • [宗教哲学] 儒家贤能政治思想与中国贤能推举制度的发展(5) 2018-01-06

    四 先秦儒家贤能政治的思想与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自汉代以来,随着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贤能政治的思想也逐渐在人才选拔方面落实为贤能推举制度和科举考试制度,...

  • [宗教哲学] 公输般:长期被误读的人物(14) 2018-01-06

    唐·赵蕤《长短经》 (卷1):转引汉·恒宽《盐铁论.贫富篇》:“公输子能因人主之材木,以构宫室台榭。”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俟造化。于...

  • [宗教哲学] 关中易学源流考(5) 2018-01-06

    五、繁荣时期:清代关中易学 清代关中易家易著在数量上超过了明代。陕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地方志·著述志》收清代关中易学著述17种,明代7种、种数比明代多两倍多,其中治...

  • [宗教哲学] 道不远人:早期儒家礼仪之道的形成(2) 2018-01-06

    二、周人尊礼,敬鬼神而远之 西周建立之后,首要的问题是从理论上回答“武王伐纣”的正义性,而非“以臣弑君”。⑥周公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说法,即天命不会永久的眷...

  • [宗教哲学] 试论儒家的“信”何以能“忠”(1) 2018-01-06

    儒家学说中的许多概念或命题,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敬、诚、畏,温、良、恭、俭、让,既要求人们在义理上深挖究竟,又要求人们在实践上积极修持,以达到其规定的道...

  • [宗教哲学] 道不远人:早期儒家礼仪之道的形成(3) 2018-01-06

    三、制度之礼的崩坏与观念之礼的生成 周代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主要原因是躲避西北夷狄的进攻。这种退守姿态表明周代王权的衰落。一些率先觉醒的贵族精英认为,王权衰落的根源...

  • [宗教哲学] 试论儒家的“信”何以能“忠”(2) 2018-01-06

    二、“信”而“与人忠” 儒家之爱人是爱别人,不是只爱自己。而爱别人,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对别人忠。而对别人忠,则又应该首先有信于人。孔子面对杀人如麻、人不当人的残酷...

  • [宗教哲学] 道不远人:早期儒家礼仪之道的形成(4) 2018-01-06

    四、贵族礼仪文化的丧失及士人弘道的觉醒 霸政之后,贵族逐渐丧失了礼的文化教养,这其中的内在原因很难说清楚。大概是大国统领霸政联盟的结束,使诸夏群龙元首,从而导致礼制...

  • [宗教哲学] 试论儒家的“信”何以能“忠”(3) 2018-01-06

    三、“信”而“与己忠” 对于儒家而言,信,无疑首先是忠的一项爱人、尽己的工夫,甚至,唯有通过信,忠才可以真正落到实处,即行忠、尽忠才是可能的。爱人首先要求有信,信于...

  • [宗教哲学] 道不远人:早期儒家礼仪之道的形成(5) 2018-01-06

    五、孔子重建礼仪之道的努力 春秋时代的诸夏霸政,严重挑战了周天子的“王权”地位,王道的主体资格逐渐被霸主共享。由于王道来源于天道(天命)的支持,随着王道主体资格的下移...

  • [宗教哲学] 试论儒家的“信”何以能“忠”(4) 2018-01-06

    四、信之本体与工夫层面 因为要把忠落到实处,因为要追逐忠、成就忠,所以信也必须同时在本体与工夫两个层面付出一定的努力。汉人多以五行解五常,于是,信也被做了天道化的诠...

  • [宗教哲学] 道不远人:早期儒家礼仪之道的形成(6) 2018-01-06

    六、从道不从君 如果说周代的礼仪首先是维护统治的政治制度,其次是维系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那么,到了孔子时代,礼仪已经成为文化观念。在礼仪制度化时代,谁居于高位,谁就...

  • [宗教哲学] 试论儒家的“信”何以能“忠”(5) 2018-01-06

    五、忠信合德 忠,既要求忠于己,也要求忠于人;信,既有信于己,而又见信于人,二者都具有源发于本我自身的主动性和面向他者别人的对象性,因而将忠与信相联结,则又催生、演...

  • [宗教哲学] 道不远人:早期儒家礼仪之道的形成(7) 2018-01-06

    七、结语 早期儒家是中国精神觉醒时期的社会精英。他们“继往圣,开来学”,传承春秋霸政时期的贵族文化,开创了以文化引领政治的新礼仪之道。作为新的社会智识阶层,他们对上...

  • [宗教哲学] 试论儒家的“信”何以能“忠”(6) 2018-01-06

    【注释】 ①孔子“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一句的旨意,可参考《管子·形势解》所说的:“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人一旦有“倦”、“解...

  • 首页
  • 上一页
  • 317
  • 318
  • 319
  • 320
  • 321
  • 322
  • 323
  • 324
  • 325
  • 326
  • 327
  • 下一页
  • 末页
  • 4108199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