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 [教育研究] “科举”含义与科举制的起始年份(1) 2018-01-06

    本文摘自《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科举制的起源是每一本中国古代史或中国通史、教育史、政治制度史、法制史、文化史著作都要涉及的问题,也是科举学中最引...

  • [教育研究] 中国状元殿试卷及其价值(4) 2018-01-06

    宋代又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理学勃兴,思想界绚烂多彩。文学也是鼎盛一时,宋词自是光耀千古,无与比肩。古文运动,又将中国古代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加之唐以来重视文...

  • [教育研究] “科举”含义与科举制的起始年份(2) 2018-01-06

    通常情况下,贡举是指地方向中央荐举的常科,不包括制举。唐宋时期的“贡举”概念一般也不包括制科。《唐律疏议》卷九《职制》“贡举非其人”条疏议说:“依令:诸州岁别贡人...

  • [教育研究] 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的理念分析(1) 2018-01-06

    本文摘自《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低至最弱,同时也消解了知识阶层内部所蕴积的反抗力量。就此而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与科举取士的实行不无关系。...

  • [教育研究] “科举”含义与科举制的起始年份(3) 2018-01-06

    “科目”与“科举”两个概念基本相同,但又略有差异。宋以后科目通常指科举制度,但也可以指汉代的分科目察举人才,科举则专指隋唐以后科举取士。例如,章如愚《山堂考索》续...

  • [教育研究] 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的理念分析(2) 2018-01-06

    就大体而言,特别是清代,八股文要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四个部分各自须有两股相比偶的文字,共成...

  • [教育研究] 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的理念分析(3) 2018-01-06

    八股文到底是“因文见道”呢,还是“全属空言”?两种观点势同水火。我们今天如何评价这一在历史上曾左右明清两代文人命运的文体,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见此问题的复杂...

  • [教育研究] 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的理念分析(4) 2018-01-06

    明清科举考试,属于“通才教育”的范畴,只知时文帖括,不晓经史子集为何物者,未必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愈难入彀,读书人就愈苦苦研习八股,知识面就愈狭小,形成恶...

  • [教育研究] 明朝科举趣谈:八股文并非出不了人才(3) 2018-01-06

    如果你是状元,那就威风了,牌子上可以写上“状元及第”“钦点翰林”这样的大字,招摇过市,引得无数百姓感叹不已,抓住自己孩子的脑袋使劲晃,将来一定要学他! 二甲和三甲怎...

  • [教育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据与科学(1) 2018-01-06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据与科学—— 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艾尔曼教授 本杰明·艾尔曼简介: 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Elman)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双聘教授,同时还担任...

  • [教育研究] 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的理念分析(5) 2018-01-06

    褚人获《坚瓠集·秘集》卷五有《必然偶然》一则,是一篇富于象征性的文字: 新安张山来先生《忆闻录》:吾邑某生从师读书山中,一日徒问其师曰:“读书欲何为?”师曰:“为科...

  • [教育研究] 废科举对乡村教育落后的影响(3) 2018-01-06

    3、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乡村教育举步维艰 新学堂与旧式学校不同,它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而在晚清,政府的开支明显不足,如果全靠各级政府遍立学堂,已不可能,而企盼民间集...

  • [教育研究] 终结盲目批判科举的时代(1) 2018-01-06

    1905年科举制的停废,终结了1300年尊崇科举的时代。废科举后的100年,大体上可以说是将科举妖魔化的时代或盲目批判科举的时代。科举制承负了许多本不该由其承担的罪责。古往今来...

  • [教育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据与科学(2) 2018-01-06

    记者: 您认为中国科举考试最大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艾尔曼: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为政府筛选出最优秀的人来担任官职。但是到了宋明时期,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参加考试...

  • [教育研究] 终结盲目批判科举的时代(2) 2018-01-06

    读书应举是科举时代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仕宦的必由之路,因而科举成为当时人文活动的首要内容和士人发展的首要步骤。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中借人物之口说:“读书毕竟中...

  • [教育研究] 为科举制平反,梁启超“复科举便!”(1) 2018-01-06

    本文摘自《书屋》2005年第1期 作者:刘海峰 从清末以来,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科举”是一个贬义词,科举制则是帝制时代一种腐朽落后的、扼杀人才的取士制度。长期以来,科...

  • [教育研究] 为科举制平反,梁启超“复科举便!”(2) 2018-01-06

    有的学者认为,须重新认识科举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应将科举制的功能和具体内容相混淆,就制度本身而言,科举不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作,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 [教育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据与科学(3) 2018-01-06

    记者: 您说科举考试科目从隋唐偏重文学到后来逐渐改变,到了乾隆中叶后又开始恢复诗赋。这一系列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艾尔曼: 这个很难说,一方面,满洲人对诗赋感兴趣...

  • [教育研究] 终结盲目批判科举的时代(3) 2018-01-06

    例如,不少人批评科举制不平等,因为它不允许占半数人口的女性报考,似乎妇女无权参政就是科举的错。这实在是冤枉了科举制,妇女无权参政并非科举的罪过,而是传统社会的官僚...

  • [教育研究] 为科举制平反,梁启超“复科举便!”(3) 2018-01-06

    科举的目的不是选拔文学家而是选拔官员,从隋唐至明清一千三百年间多数政治家都是科第中人,连清末激烈批判科举的康有为、梁启超、张之洞、严复等人也是科举出身,这些名人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下一页
  • 末页
  • 48955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