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篇题 关于这批竹简的命名,郭店简名之曰《性自命出》,上博简名之曰《性情论》,而李零先生认为《性情》当然比《性自命出》好(它是拈篇中之语而不是篇首之语),但不如《...
儒家宣扬“仁学”,重视人的问题,尤其关注老人。“老吾老”可谓是儒家的中心话题之一,并留下了许多充满人文关切的养老见解。 首先,儒家特别强调要在物质生活上照顾好老人,要让他...
从《老子》中摭词取义的现象还有很多。老北京有个孔德中学,“孔德”二字,取自《老子》:“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文人墨客写诗作文,更是常从《老子》中摭拾词句。赵朴初《...
三、下半部分文本之差异 《性自命出》和《性情论》的下半部分,也就是我所谓的《求心》篇的部分,最大的差异莫过于章序的不同。从逻辑上看,《性自命出》首论求心之方,然后多...
一、前言 近日针对清代士大夫的对世风重振的研究,学者如罗(WilliamT.Rowe)之SavingtheWorld:ChenHongmouandEliteConsciousnessinEighteenth-CenturyChina一书,以陈弘谋(1696-1771)为切入点,从整个社会的...
“弱”字,是《老子》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之一,“弱”字在《老子》中屡见,如“柔弱胜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
四、金石之有声一段的补字与断句 《性自命出》:金石之有声,111111虽有性心弗取不出。这段文字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非常重要,曾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对此,笔者曾补字和断句为...
《易传》的成书与性质,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唐代以前传统的观点认为,《易传》作于孔子;自宋人欧阳修以来,人们多认为《易传》是一部成书于战国以后、与...
郭店《老子》甲简一:绝伪弃虑,民复季子(虑字依裘锡圭先生等说)。季子,整理者读作孝慈,但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个字应如字读。如崔仁义先生说: 季子,传世本《老子》作孝慈;...
二、理学理念 明代的商品经济的变化至清代初年,一般研究者多提到,受清初开国政策及战乱破坏的影响,呈现了时代的断裂性,即使有延续性,某些问题的表现形式,也会有一些本质...
旧日著《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疏证》时,甚感圣人之性章难解。近从简帛研究网拜读李学勤教授新作《圣人与中人--谈〈成之闻之〉中一段文字》,颇受启发,试作新释,以就教...
三、时人对世风的批评与学者官僚的禁抑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至时人观念思潮或行为的改变,近年有许多的研究成果,徐泓对江浙地区社会风气的研究,该文采用地方志风俗项目...
二、关于《易传》成书于战国以后的观点 主张《易传》成书于战国以后,与孔子无直接关系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亦源于不了解《易传》的构成。 欧阳修论证《易传》晚出的主要理由,...
《缪和》、《昭力》主要记载了先生与弟子关于《周易》的对话。人们一般认为,此先生为传《易》的经师。我则认为,此乃孔子。 其一,所谓先生,乃老而教学者(郑玄《礼记》注)...
四、结论 总括来说,根据时人笔记文集的记录,对世风批评与关注的焦点在于,儒家意识型态形成的社会经济秩序面临挑战的现象。明末清初的社会经济动很大,市民经济的发达,逐渐...
三、关于《易传》属于道家系统的观点 以上所论及的各家,尽管对《易传》成书问题的具体看法不同,但他们都承认《易传》为儒家典籍。梁启超、李镜池等学者虽然认为《易传》受道...
战国末期,荀子曾激烈地指责子思、孟子的五行之说。但是,思孟的五行说到底何所指,荀子并没有交待,以至成为学术史上一个千古之迷。一九七三年冬,帛书《五行》出土于长沙马...
王夫之(1619-1692)如朱熹(1130-1200)一样,十分重视《四书》的创造性解读,亦通过训释《四书》发挥自己关于心性情才的看法。本文试图对二者的性情论略作比较,重点围绕着四端...
据《韩非子·显学》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思之儒,《荀子·非十二子》亦将子思与孟子并称,故子思无疑是战国初期非常重要的思想家。然其书散失,其学放佚,不知曾令多少学...
4.关于《孔子家语》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对《孔子家语》的研究,除前面提及的各种不同研究论文之外,还有从《孔子家语》的整理、注释等方面展开工作的。如,在整理《孑L子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