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 [宗教哲学] 论“夷夏之辩”(3) 2018-01-06

    (一)夷夏之辩是文化立场之辩。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就是该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决定了该民族的自性特...

  • [宗教哲学] “父子相为隐”与亲属间举证(3) 2018-01-06

    (二)“相为隐”≠作伪证、毁灭证据等。 批评者以为孔子的“父子相为隐”主张是鼓吹包庇、纵容,是鼓励人们为自己的亲属作伪证或破坏司法。那么,孔子主张亲属之间可以不举证...

  • [宗教哲学] 中国的思维范式(3) 2018-01-06

    全文按一年十二个月共分为十二个部分,我们就看看它的第一部分,即“孟春之月”的原文: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

  • [宗教哲学] 论“夷夏之辩”(4) 2018-01-06

    (四)夷夏之辩是“启蒙”与“殖民意识形态”之辩 中国的“启蒙运动”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陈独秀、胡适、鲁迅和李大钊为代表,这场运动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严...

  • [宗教哲学] “父子相为隐”与亲属间举证(4) 2018-01-06

    (三)现行法律应立亲属免证权。 据中西法制的历史与现状可知,亲属之间不举证(沉默)往往是被法律所认可和保护的。而在我国,亲属之间不举证的正当性本是一项重要的学说传统...

  • [宗教哲学] 荀子的“先王”“后王”说与辩证道统观(2) 2018-01-06

    在上述这些观点中,笔者认为把荀子所谓“后王”看做是虚拟中的理想君王的观点比较近是。其他各种说法,都试图将荀子的“后王”具体落实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某个人或某些人,而...

  • [宗教哲学] 林同济的三种境界(1) 2018-01-06

    林同济 (图) 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中,林同济通常是与抗战时期的战国策派联系在一起的。的确,他像雷海宗、陈铨等一样,属于战国策派的核心成员。过去的若干年里,因为战国策派激烈...

  • [宗教哲学] 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1) 2018-01-06

    孔子的学说,当时深得其心的弟子颜渊已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叹(《论语·子罕》以下引《论语》只出篇名),不同的弟子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已有差...

  • [宗教哲学] 荀子的“先王”“后王”说与辩证道统观(3) 2018-01-06

    因此,古与今要连贯起来才有价值,才有意义;而今也要与古对接起来才有理据,有本源。一方面“后王”不可能是“先王”的复制,另一方面这个理想的“后王”又必须是“先王”之...

  • [宗教哲学] 林同济的三种境界(2) 2018-01-06

    显然,在林同济的“战士式人格”身人,有尼采的投影。的确,尼采思想是战国策派最重要的外来思想渊源,对林同济本人也是如此。他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读了大量的尼采的著作。...

  • [宗教哲学] 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2) 2018-01-06

    从以上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孔子的心目中,三年之丧这一礼制,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一种形式,实际上,它是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恰当的方式。一个真正热爱和怀念父母的人...

  • [宗教哲学] 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3) 2018-01-06

    二、仁、礼相成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面,仁和礼实在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彼此混然一体,而非毫不相干、各自独存。它们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如果说,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

  • [宗教哲学] 朱熹女教观与现代女性素质教育(1) 2018-01-06

    作者:范必萱,女,贵州贵阳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曾任科研单位技术员、杂志社编辑、行政机关公务员。退休前就职于安徽省审计厅(正处级),高级审计师,注册会...

  • [宗教哲学] 林同济的三种境界(3) 2018-01-06

    为了解决这一冲突,将民族主义所必须的儒家入世传统、尼采的生命强力意志和道家的精神自由整合在同一个人格之中,林同济将道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道家的原初形态:“...

  • [宗教哲学] 朱熹女教观与现代女性素质教育(2) 2018-01-06

    (二)“女子亦当有教”是朱熹对女子教育的基本观点 有门人问:“女子亦当有教。自《孝经》之外,如《论语》,只取其面前明白者教之,如何?”朱熹回答:“亦可。如曹大家《女...

  • [宗教哲学] 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4) 2018-01-06

    从成就完美人格的角度来说,仁可以说是德之质,而礼则是德之文,文质须相辅而行,才能成就完美的人格。所以孔子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卫灵公...

  • [宗教哲学] 和谐哲学概述(1) 2018-01-06

    “和谐哲学”是个新名词,和谐哲学是指用于分析、解释、指导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体系。如,为什么通过和平、发展、合作的途径便能建成和谐世界?未来的和谐世界将...

  • [宗教哲学] 论《系辞传》是稷下道家之作(2) 2018-01-06

    田完只卜白日饮酒,而未卜黑夜饮酒,所以一到天黑,便拒绝了桓公点火再饮。由此可见田完立身行事对占卜的依赖。而更神秘的,据说田氏的命运在很多年前就已由占卜预知。《左传...

  • [宗教哲学] 和谐哲学概述(2) 2018-01-06

    2 组合性爆炸规律。当子系统构成大系统时,其所形成大系统的数量是爆炸式地增长。如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基本粒子能构成92种原子;0、1两个符号,构成了无限的计算机语言。由于...

  • [宗教哲学] 论《系辞传》是稷下道家之作(3) 2018-01-06

    三、《系辞》与齐之文化精神 先秦文化的发展有着地域的特点,这点学界多已承认(李学勤先生说得好:普遍存在的文化的共通性,和各地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相排斥的,...

  • 首页
  • 上一页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下一页
  • 末页
  • 4108199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