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这几年在交友处世上,常以这句话为座右铭。先谈负面的小人,所谓“同而不和”,是指意见一致,无法容忍不同的声音。那...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曾经问孔子:“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怎么样?”孔子说:“那应该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合于道理的正直态度对待仇...
最后应注意的一点是齐学的开放性,与邹鲁儒学的封闭、排它性不同。齐学具有开放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才促成了稷下学宫的出现。稷下学宫是百家争鸣的场所,这里面道家学者最多...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说:“人能够存活得好是因为有合于生生不息之道的正直的本性,如果偏离了、亡失了正直的本性,那只能是暂时地侥幸避免劫难,苟且...
“尊德性”和“道问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影响深远的概念。无论是“道问学”还是“尊德性”,从中都可以发展出一整套“治学”的理念。因此,就学风建设而言,传统学术中最...
二、“鹅湖之辩”再分析 关于“鹅湖之辩”的材料虽然不多,《陆象山年谱》淳熙二年条下有简略记载⑨,但朱熹与象山两家治学的分歧早已存在,对此学界心知肚明,否则,吕伯恭也...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奢侈了就会变得骄傲,节俭了就会流于固陋。与其骄傲自大,我宁可寒酸固陋。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
一、“太一者,水之尊号”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明万育英《三命通会》中,我发现了一段重要文字,其中谈到水与太一的关系以及它在生成万物中的重要作用。此段原文如下: 论五行生...
到了晚年,戴震作《孟子字义疏证》。戴震完全否认陆王一派所谓德性之知“不假闻见”的观点。他指出,人生而同质,长而有别,良莠不齐,是“后天”所学之差异造成的。故云: 古...
二、《太一生水》与太乙九宫占 以上述假说为基础,我们来看《太一生水》本文。首先重新排列简文,将九号简“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置于篇尾,并把整篇...
余英时先生认为,“学术思想较之政治是更具有根本性质的人类活动”。在考察了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后,余先生指出: 以实际情形言,政治在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却一向是居于中心的...
可是《淮南子》及《列子》中的神话在这里于事无补,它不能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这段文字。况且这则神话可能属于汉初以古史人物造神话的产物之一。退而言之,即使这则神话起源甚...
【注释】 ①宋明以降,“德性之知”即先由张载发掘而以之与“见闻之知”相对待,二程复述之,陆九渊强调之,阳明光大之,形成了理学发展史上“德性之知”说的学术链。 ②正如此...
核心提示:把法家思想与法律和审判联系起来,是错误的。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谁若想组织人民,充当领袖,谁就会发现法家的理论与实践仍然很...
清代汉学家不仅认为文字的魅力可以大到“一言兴邦”的程度,更对文本的依赖到了欲罢不能的境地。更有甚者,汉学家们用一种并不理性的情绪对待理学,“自古理学之儒,滞于禀而...
近年来,我在《哲学研究》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易传·系辞》所受老于思想的影响》、《《易传·系辞》所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彖传与老庄》等文章。去年冬天,又完成了《易传与...
治国之道 为了适应新的政治形势,法家提出了新的治国之道,如上所述,他们自以为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照他们所说,第一个必要的步骤是立法。韩非写道:“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
从宗教哲学上说,“超越”和“内在”指的主要是“天”(或“天道”或“上帝”)与世界与人类的关系,了解这种关系,方能“知天”;知天,方能畏天、顺天、乐天。比之于“内在...
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自由主义的一大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摧毁传统的雄心。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五四运动是如此,打倒孔家店是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是如此;...
中国人常讲气运,若把此两字分开,便是气数与命运。这气数与命运,不能简单地说是迷信。其实此两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史里,有其根深蒂固的立足点。我们该仔细分析与阐发。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