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 [宋明理学研究] 中晚明阳明学的知、识之辨(二) 2018-01-06

    二、 尽管龙溪并不否定、反对知识,但作为良知次一层级的运作,一旦知识未能成为良知之用而反倒构成良知之障碍,便无疑要成为批判甚至否定的对象。阳明学是在与朱子学的对抗中...

  • [宋明理学研究] 论朱熹的诠释思想(1) 2018-01-06

    朱熹 资料图 提要:在中国经学史上,朱熹是第一个相对集中地谈论过阅读和诠释的方法论的学者。"理"是他的哲学体系的本体论概念,也是其经典诠释的形上依据。本文原义、作者原意...

  • [宋明理学研究] 中晚明阳明学的知、识之辨(三) 2018-01-06

    三、 以上,本文考察了龙溪对良知与知识的看法。事实上,知、识之辨是中晚明思想界的一个普遍论题,它构成了中晚明阳明学有关本体之辨的一项具体内容。在中晚明阳明学的发展过...

  • [宋明理学研究] 论朱熹的诠释思想(2) 2018-01-06

    一、诠释的根据 中国的解释传统一直是以解释经典的原义为宗旨的,这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天理。天?quot;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不可移易,唯古代的圣人能领悟其精深奥妙,圣人之言也已...

  • [宋明理学研究] 论朱熹的诠释思想(3) 2018-01-06

    二、诠释的目的 在朱熹看来,诠释的目的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经文的原义,即对本文的意义之把握;其次是理解圣人的原意,即理解作者的意图;第三,乃是读者所悟(接受)之义...

  • [宋明理学研究] 中晚明阳明学的知、识之辨(四) 2018-01-06

    四、 从以上欧阳南野、查铎以及杨起元的相关论述来看,和阳明、龙溪相一致,阳明学主流在良知与知识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试图仍然以一元论的体用思维方式将二者统一起来。然而,...

  • [宋明理学研究] 中晚明阳明学的知、识之辨(五) 2018-01-06

    五、 如果说理学话语展开所围绕的中心以及儒家道德实践的终极指向是成就圣贤人格的话,中晚明阳明学的知、识之辨,则无疑使传统圣贤人格的内容规定发生了鲜明的变化。[56]以下...

  • [宋明理学研究] 论朱熹的诠释思想(4) 2018-01-06

    2、圣贤的原意 本文实际上可以作出多种解释,且各种解释也都有文字学的根据。朱熹就曾指责有些人以道家和佛家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乃是以其之似以乱孔孟之实。这些人,其实本...

  • [宋明理学研究] 中晚明阳明学的知、识之辨(六) 2018-01-06

    注释: -------------------------------------------------------------------------------- [1] 此为章学诚(实斋,1738-1801)语,见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文史通义新编》内篇二《朱陆》,上海:上海古籍出...

  • [宋明理学研究] 论朱熹的诠释思想(5) 2018-01-06

    三、诠释的方法 理解依赖于诠释的方法。在朱熹那里,它包括两个方面,即句法与心法。句法的解释是对本文语言的解释,虽与西方诠释学中的语法解释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的诠释传统...

  • [宋明理学研究] 论朱熹的诠释思想(6) 2018-01-06

    2、心法 心法是一种超越语言本身而基于读者体验的解释。但我们不能说,心法是与语言的解释无关的,事实上,心法的作用恰恰是在与语言解释的相互参照中才显示出来。心法所依据的...

  • [宋明理学研究] 宋儒孟子观述论(1) 2018-01-06

    在中国儒家的圣殿里,孟子踞于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席位上,但如此显赫的地位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被逐渐抬高起来的。《史记》以孟、荀合传,《汉书·艺文志》把《孟子》置于...

  • [宋明理学研究] 理学之地位 2018-01-06

    理学者,世以名宋元明之新儒学,其中程朱一派,后人认为宋学之正统者也。正统之右不一家,而永嘉之派最露文华,正统之左不一人,而陆王之派最能名世。陆王之派,世所谓心学也...

  • [宋明理学研究] 易童子问 2018-01-06

    《易童子问》,北宋欧阳修撰。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著有易学著作多种。《易童子问》是其易学代表作,因以与童子问...

  • [宋明理学研究] 陆九渊心学中-[自反]、[无我] (五) 2018-01-06

    (420 ) “有己则忘理,明理则忘己。‘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则是任理而不以己与人参也。”(473) 上引五段语录说明:(一)陆九渊确有关于“艮背、行庭、无我、无物...

  • [宋明理学研究] 宋儒孟子观述论(2) 2018-01-06

    二 宋儒不仅基于其对“道统”的体认而大力揄扬孟子,而且无论在立身处世、或者在思想观念上,也都深受孟子其人其学的影响。这后一方面是很重要的。正是通过这方面,宋儒将孟子...

  • [宋明理学研究]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1) 2018-01-06

    “致良知”作为一个命题是由概念“致”与概念“良知”组成。“致”的意义如何?王阳明在《大学问》说:“致者,至也。如云‘丧致乎哀’之致,《易》言‘知至至之’,知至者至也...

  • [宋明理学研究] 陆九渊心学中-[自反]、[无我] (六) 2018-01-06

    (440)他以为“学者先须不可陷溺其心,又不当以学问夸人。”“若说道我底学问如此,你底不是,必为人所攻。兼且所谓学问者,自承当不住。某几个自主张学问,某问他:‘你了得也未...

  • [宋明理学研究] 宋儒孟子观述论(3) 2018-01-06

    三 尊宗孟子、推扬孟学虽为主调,但宋代儒林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与之相违的观点,对孟子其人其学大加怀疑、贬抑、批判以至否定,从而形成一股疑孟非孟的思潮。 北宋时期,郑厚叔著...

  • [宋明理学研究] 身体之为“窍”:宋明儒学中的身体本体论建构(一) 2018-01-06

    内容摘要:在先秦儒学与医学之中,身体之“窍”(七窍/九窍)被视为“精神”的“孔窍”、“门户”与“通道”,它们内根于“五脏”,外联于天地之气。保持“孔窍”的通畅,无论...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